大学生课余时间如何管理

大学生课余时间如何管理?

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大学新生正处于富于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中期。但大多数学生只把考上大学作为中学学习奋斗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打算。升入大学,中学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有的人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有的甚至把"混文凭"、"跳龙门"、"留城市"作为学习目标,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驱动力。因而,这些学生感到生活茫然、空虚 、枯燥、乏味。大学新生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及时树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所致。因此,大学新生需要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大学生进人大学后碰到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他们习惯老师天天陪伴、督促、被动接受知识的中学学习方式,对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一无所知。进入大学以后,面对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大量的学习时间要求自己安排等,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据了解,近年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较多,一般占总人数的20%左右,有的甚至在30%以上。因而大学新生迫切需要通过向老同学取经、向老师取经等各种渠道,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谁能最快地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谁就能尽快 地适应大学生活。  尽快找到新的朋友  大学生刚刚离开昔日的中学好友和师长及家乡、亲人,来到新的集体中生活,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大楼、陌生的面孔,他们特别需要帮助,需要理解。但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缺少新的朋友,"寂寞感"和"孤独感"油然而生,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大学新生要摆脱这种烦恼,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热情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其次,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从而结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冲淡思乡之情,消除孤独之感。

大学生课余时间如何管理 - 汇30资讯

有学习和玩兼顾的方法吗?

近日,微信朋友圈被《会玩,是未来30年最重要的软实力》一文刷屏,一些对此观点认可的家长纷纷转发。

但现实中,不能玩、不敢玩、不会玩是很多孩子的一种典型现象。一些反对孩子玩的父母认为“玩物丧志”,孩子玩得太多了可能会没心思学习了,比如一到假期结束,孩子就明显没有学习状态。

还有一些心存忧虑的父母不敢放手让孩子去玩,特别是冒险的游戏和活动,生怕孩子磕碰受伤。

更有一些家长很迷惑,不知该如何带孩子玩。采访中,读者张先生困惑地说:“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和他们玩什么了。”读者蔡女士也无奈地表示:“放学后想带孩子去公园玩会儿,但同学们都赶着上培训班,没人和他一起玩儿。”

9月13日,历时三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对外发布。有一些专家回应:“未来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会玩是一种素养和能力。”

未来社会,机器取代很多人的很多工作,够有创意够会玩的人才能脱颖而出。立足当下,我们该如何做会玩的父母,和孩子更好地互动?又如何让孩子拥有“会玩”这种软实力?

■解析

玩:成人的学问、孩子的功课

特邀观察员:陈凤伟(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副校长)记得一次听课,上课的名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最爱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学习!”名师微笑着继续问:“你们爱玩吗?”学生又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爱!”听到这个回答,名师笑了,听课的老师也都笑了,孩子们自己呢?也笑了。名师幽默地说:“玩儿都不爱了,那还不傻了!”所有的人都发出了善意的、轻松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