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与防护四先四后原则

急救与防护四先四后原则?

急救与防护的“四先四后原则”是:先抢后救 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 先伤后病。

急救与防护四先四后原则 - 汇30资讯

目的:

保存生命──恢复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防止伤势恶化──处理伤口、固定骨部。

促进复原──避免非必要的移动、小心处理、保持最舒适的坐/卧姿势、善言安慰。

安全防护,即安防,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谓防护,就是防备、戒备,而防备是指作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戒备是指防备和保护。

综合上述解释,是否可以给安全防护下如下定义: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护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护的基本内涵。

急救培训的目的及意义?

目的:1、急救作为一项技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关键时刻能够带来扭转局势的作用。 2、急救这项技能本身就反映出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3、急救技能的培训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给参训者带来更多其他的助益,比如紧急情况下的沉着镇定和思维明晰,而这些助益除了能够使得急救的施加更加有效之外,还在生活中为参训者带来很多帮助。

意义:时间就是生命,意外伤害发生时,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只有短短4-6分钟,这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黄金救命时间”。每耽误1分钟,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据专家透露,我国87%的心肌梗死病人疾病发作在医院以外,其中有25%以上的病人因第一目击都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达10万人以上,专家分析,如果在事故现场,伤病者本人或第一目击者懂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通过简单的自救、互救,如对猝死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对外伤者实施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那么50%以上的生命就有可能挽回。

急救培训的目的意义: 通过简单的自救、互救,给参训者带来更多其他的助益。

首先,急救作为一项技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关键时刻能够带来扭转局势的作用。

其次,急救这项技能本身就反映出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医务人员如何履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职责?

临床医务人员是公众健康的“守门人”,是疾病监测的前哨和法定传染病的责任人报告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由于多数病人到医疗机构求医而发现的,因此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参与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定。

2、有效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职责:

医疗机构是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哨点。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现3例以上症状相似的不明原因疾病的病例,经过初步了解发现病例间存在内在关联,需要考虑存在不明原因疾病的突发,建议开展报病。如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如果临床医生未报病时,作为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提醒医生报病。

3、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进行报告和订正、补报: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4、参与事件的处理

(1)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与病人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