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谢谢谢你邀请!

古代是如何寄信?

我印象中在古代的信息交流传递的形式是:如果是军情方面,就用烽火台以及快马加鞭和飞鸽传书;民间一般托人捎上信件或带口信、信鸽、大雁、候烏。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民间的传递信息虽然说形式有那么多,但是能真正传递的信息是慢之又慢,有时杳无音信。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望夫山,望夫归石作为后人流传的故事了。

答题完成,谢谢。

谢邀。

在中国古代邮寄书信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就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

一、邮驿

(1)古时候设在沿途为传递文书,供应食宿和车马的驿站,同时也是为旅客提供休息住宿的馆舍。《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汉书-赵充国传》:‘善治邮亭’。古时也設有‘邮递员’,即专门传递书信之人。邮驿站是官府的通信机构,主要传递官府的文书等,设立’十里一亭,五里一邮,邮人居间,相去二里半。’《汉旧仪》。

(2)民间通信组织的形成,大约始于唐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经商贸易的需要。首先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有了为民间百姓服务的’驿驴’。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的诗句,就非常形象的把‘家书’邮寄的发展及‘家书’的重要性刻画出来。随着社会的前进,为适应人们的需要,到了明朝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书信的民信局,是现今邮局的雏形。

二、邮政

中国清政府于1866年在海关总税务司下設立了邮务办事处。1896年成立邮局,专门办理收发书信、邮件等业务。

在世界上,以1840年英国发行的邮票为最早,中国于1878年第一次发行邮票。

谢谢邀请:

书信传递,是人类信息符号化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人类最早的信息传递是距离传递信息。
1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也许大家都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故事里面的"烽火″实际就是古代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用于边关报警、军队调动等作用。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传递信息的烽火台)

最早的书信传递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驿站制度的建立,那时候各封建王朝都普遍建立了必较完善的驿站,并切配备有专门送信的马匹和信吏,也就是说,那时人们传递书信信息主要依靠驿站传递。大约十一世纪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书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范围急剧扩展,书信传递不仅仅限于官府,民间往来交流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世纪邮差制度的出现,使人们的书信传递更加方便、快捷。最早无论是信吏还是邮差,都是把书信送到收件人手中,由收件人支付邮费。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笫一枚邮票,开创了书信有寄件人付邮费的历史。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1878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了中国笫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从那时起,中国寄书信的资费逐渐有收件人付费过度到寄件人付费!

军事多数用烽火台传递寄信。如就跟现在中俄边境两国之间发生的重要事情两国关口相互 升旗进行磋商,解决中重要事情。这也是,古今中外传递寄信息的一种快捷方式仍在使用,这种方式传寄还在延续。

另一种,古代人老百姓寄书信方式多为,用,马匹或者是用商人马帮队进行寄信或者口信与家人联系!

福兮寿长,刊2019.2 ,10,日

大圣问答.

谢鹰X眼邀答!

问: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看了您的回答,十分受益,长了知识,以前对古代寄书我想多是利用走禽飞鸟家畜,如战马传信,飞鸿传书,飞鸽传书,烽火报信,托人报平安等,通过学习,我对古人传寄书信有了些了解。

过去人们寄书信有多种形式,不少成语中都有说明,如鱼传尺素,青鸟传书,黄耳传书等说明古人寄书信是多种形式的。

鱼传尽素说明很早以前就有专门的信使了,这里的鱼传尺素并非是水中游的鱼,而是为传递书信特制的装信的鱼匣,以防丢失。宋代秦观词《踏浪行》中就有对“鱼传尺素”的描述:“杜鹃声里斜阳暮,驿骑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湘江去。”从词中可知鱼传尺素确有此说法。

青鸟传书。《山海经》中就有载,传王母传汉武帝去过书信,就是由青鸟传的。南唐中主李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云中愁。”可见青鸟确发挥过信使作用,李白也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有借青鸟传递相思之情其意。

黄耳传书。又说黄犬传书,传说狗也当过信差。晋初大诗人陆机养有一条狗,名黄耳,陆因思乡心切,便滋生了让养的狗去传递书信的想法,结果这叫黄耳的狗还真充当起了传书信使,20来天,跑了个来回,这一故事流传至今。

鸿雁传书,也确有此事,传说的是唐薛平贵征战在外,妻子王宝钏在家思君成疾,看到天空飞的大雁,便请求大雁传书给远征的夫君,便有了鸿雁传书之说。只是这薛平贵若收到这鸿雁传上的书信后,不是还有没心情去征战。

古代都是用信鸽送信,信鸽怎么知道送信的确切位置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养过鸽子的人都知道,鸽子有送信的天赋。

任何一种鸽子,都具有强烈的归巢性。

它们到了任何生疏的地方,都会有强烈的不适应,会高速飞行到自己的家里。

哪怕家距离这里有上百里甚至上千里,鸽子都会以最快的速度飞回去,甚至不愿在途中任何生疏的地方逗留或栖息。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鸽子分为几种,一种是300公里内飞行的,这种一般速度很快,飞不了多久就回家了;

另外一种是500公里到700公里,这种鸽子要比较强壮才行;

最后一种是700公里以上,最长可能到1800公里。这种鸽子耐力强,但飞行速度较慢。

但无论再慢,鸽子的速度比当时八百里加急快得多。

前几年一场信鸽业余爱好者的比赛,350公里的距离,一只鸽子飞了5小时多就回到了家。那么,鸽子的时速就是65公里,这还不是专业信鸽。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而八百里加急的马匹,时速不过12公里,只是信鸽的5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信鸽飞行是直线,可以忽略地形的因素。而马匹必须在各种复杂地形奔跑,实际奔跑距离比信鸽长多了。

人类在至少三千年前,就开始大量使用信鸽。

我国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军用信鸽,是宋代。

国外就更多,一战二战列强都有大量装备。

即便二战通讯能力第一的超级强国美国,在装备了大量有线无线电通讯装置以外,仍然装备大量信鸽。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美军的信鸽是在通讯失效的情况下,同后方进行必要的紧急联络,是单向的。

信鸽的缺点是,它们只会归巢。

比如我在上海养了信鸽,现在带到南京,它会迅速飞回上海送信。

但我现在在武汉,想要将信送到南京,却没有办法,因为信鸽只会飞到上海。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所以,信鸽是有很大局限的,在今天已经没有使用的意义。

资料上这么写: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政委刘少奇指示后勤部副部长叶进明,在盐城新四军军部饲养军鸽。

1950年,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派出官兵到苏联学习军鸽训练与饲养,学成后他们带了200羽苏联鸽子和波兰鸽子,回到昆明组建了军鸽队。

古代是如何寄书信的呢 - 汇30资讯

萨沙多说一句,我舅舅就是信鸽爱好者,到今天还在养鸽子参赛,我从小就看着他养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