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道》这部连续剧为何会被观众集体诟病,背后反映了什么

《娘道》这部连续剧为何会被观众集体诟病,背后反映了什么?

《娘道》看起来并不像一部会“爆红”的剧,没有流量明星加持,苦情戏往往也并不讨年轻人喜欢。

《娘道》这部连续剧为何会被观众集体诟病,背后反映了什么 - 汇30资讯

它的受众群体,是广大中老年人们。

有人说,豆瓣评分并不能客观展现这部剧的真实水平,因为爷爷奶奶们不上豆瓣。

但真正看过几集就会觉得,2.9分,一点都不冤枉——

《娘道》的女主瑛娘因为家里太穷,被卖到隆家做祭奠河神的“河姑”。

后来,投河不成,瑛娘被一家农户救了起来。

十年后,女主已有两个女儿,怀着第三胎。

她一心只想为夫家“生儿子传宗接代”,给两个女儿取名招娣、盼娣,期待着第三个孩子是个儿子。

也是这时,瑛娘发现自己的丈夫是隆家二少爷,因为这一胎可能是个儿子,她成功被婆家接纳。

孩子出生难产,产婆问瑛娘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瑛娘斩钉截铁要保孩子,拼命也要给丈夫生出儿子:

“我这条贱命算什么!”

“你让他们拿刀把我肚子豁开,把孩子拿出来,别管我!”

从剧一开始,包括瑛娘在内的所有人都在默认“儿子才能延续香火,儿子比女儿金贵”。

得知这一胎又是个女儿,原本赶来嘘寒问暖的婆婆瞬间翻脸,还因为听信谣言,认定孩子是“妖女”,要将她扔进黄河。

就连瑛娘得知后,也失落地对丈夫道歉:“对不起,又给你生了个女儿。”

她自认生女儿是对不起夫家,主动要求休妻:“二少爷,我配不上您,您就休了我吧。休书就写瑛娘不事公婆,生不出儿子。”

除了无处不在的传宗接代思想,还有各种毫无下限的尊卑礼教。

大儿媳被婆婆训斥,要强颜欢笑:“您是婆婆,我是儿媳妇,您还不是想骂就骂。”

为什么电视剧《娘道》被很多人吐槽三观不正,你怎么看?

谢谢邀请。

《娘道》昨日终于播完了全剧。此剧安排在北京卫視黄金时段播出,可见电視台何等重視该剧。

网友一边倒的吐槽,批评《三覌》不正,是对的,一点都不冤枉。

一,做为女一号柳瑛娘,是该剧浓墨重彩的关键人物。(当然还有男一号隆延宗)。她实际上也是剧中的灵魂人物。

剧情一波三折,在跌蕩起伏的矛盾中,她始终站在风口浪尖上,推动波澜壮阔的剧情发展。除了最后消灭日本兵她没有出外,处处离不开她。

但是,恰恰就是柳瑛娘这个人物,却成了该剧最大的敗笔。

(1)且看对《牢生》的处理上,柳瑛娘替当汉奸的儿子挡了一枪,集中反映了母子情超越了民族恨。做为正面要呕歌的人物,缺少最起码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日寇和汉奸应有的仇視和憎恨。这是多么愚昧的典型。

诚然,塑造人物不必一定高大上的完美,但这样的《娘道》值得颂扬吗?

(2)该剧洋洒洒展开有70多集。除最后一集消灭日本鬼子草草收场之外,其它时间都是在不弃余力地渲染《贞节烈女》,《相夫教子》,《传宗接代》,《夫唱妇隨》,《三从四德》,《封建迷信》等等,难道不是三覌出現了问题?

二,实事求是的讲,该剧受到差评,剧本应该负主要责任。诸多的不合理,使娘道成为让人《哭笑不得》的神剧。

①每一集中,自言自语太多,对话太多。无休止的重复语言,令人倒胃口。俨然在让覌众在看一部《话剧》。

②柳瑛娘动不动就咧开大嘴,哭咧咧,让人厌煩。从头到尾70多集,一悲到底。

③回忆和倒插彼彼皆是,过于隨意编排。就象为一件新衣打上太多《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