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有一位公主,在丈夫死后,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这是怎么回事

梁国有一位公主,在丈夫死后,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这是怎么回事?

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两口子在一起过日子时间长了就产生深厚的感情。

我曾看到过一则报道,说一对外国夫妻,二人爱到极端,妻子竟然把自己的丈夫生吃了,事后一调查说是丈夫请求吃的,意思是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当然这是变态的爱,不值得提倡。

无独有偶,我国历史上也有一位吃丈夫肉的妻子。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外国人能做出这等事来,再就是吃唐僧肉的“红毛厉鬼”的妖精做的出来。

然而这位吃丈夫肉的妻子却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如图)

梁国有一位公主,在丈夫死后,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这是怎么回事 - 汇30资讯



<萧妙淽>

是不是很漂亮温柔的样子?

她就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后梁简文帝萧纲之女——溧阳公主萧妙淽(zhi)。她的丈夫叫侯景。

接下来咱们看看侯景是一个怎样的丈夫。

侯景(503~552),本姓侯骨(还有这样的姓?)字万景,朔州人(今山西朔州人)。

梁国有一位公主,在丈夫死后,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这是怎么回事 - 汇30资讯



是不是看上去很凶的样子?没错,侯景是羯族人,也就是胡人,和唐朝的安禄山一样都是野蛮族人。

侯景从小剽悍好武,长大后善于骑射,骁勇好斗。这在“五胡乱华”的年代给了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侯景在25岁时成为了北魏定州刺史,过了8年后,“骑墙派”侯景见北齐势力越来越强大,他就投奔了北齐高欢的麾下。在北齐官拜吏部尚书,后封为濮阳郡公,可谓位高权重。

然而侯景并不满足,他贪婪的目光盯上了北齐皇帝宝座,在预谋造反失败后。侯景被迫投靠了梁朝梁武帝萧衍。

这一年侯景43岁。(萧衍是萧妙淽的爷爷,故事刚开始)

梁国有一位公主,在丈夫死后,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这是怎么回事 - 汇30资讯



梁武帝给了投降自己的侯景极高的待遇,封其为河南王、大将军。

这还不算,为了笼络侯景,梁武帝还把自己14岁的孙女萧妙淽嫁给了他。

43岁的侯景再次做了新郎,这在古代夫妻差这么多岁也属正常。况且侯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夫妻结婚后生活并不和谐,亲们想想看,政治婚姻哪有美满婚姻呢?二人没有感情基础,加上侯景脾气暴躁,公主受够了窝囊气。

但是为了爷爷和父亲的江山,她牺牲了个人幸福,萧妙淽忍了下来。公主想用一个女人的柔情打动丈夫,改变丈夫“朝秦暮楚”的性格。好好为梁国效力。

想法很美,现实却很残酷,公主的柔情改变不了丈夫的野心,侯景本来就不是一个忠于感情的人,在他眼中,所有的人都是他上位的垫脚石。

话说梁武帝早年靠武力起家,但是到了老年性情大变,一心吃斋念佛要出家。梁朝臣子们最少4次出钱为他赎身,这样一来就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国力大不如从前。

梁国有一位公主,在丈夫死后,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这是怎么回事 - 汇30资讯



过了两年后,侯景趁梁国国力空虚之际,悍然然起兵造反。

侯景把京城围了起来,梁武帝萧衍成了孤家寡人。“梁武帝之前屡次出家的做法确实让人不理解”,但是说回来了,侯景不能如此对待老“领导”吧?况且这个“老领导”对他相当不错。

梁武帝没办法只好派人恳求侯景放过自己,侯景不予理睬继续攻城。百日后城破。

传国玉玺历经千年为何神秘失踪了?

梁国有一位公主,在丈夫死后,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这是怎么回事 - 汇30资讯

传国玉玺这东西应该是真有,但啥时候没了这事就不好说了。

在豹眼看来,恐怕没有经历千年,传国玉玺存世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后世那些所谓的传国玉玺,应该不会是原来的那个,恐怕都是赝品。

01

传国玉玺的由来,及第一次丢失的经历

据说秦始皇称帝后,命人用和氏璧镌刻了这个传世玉玺。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由玉工孙寿篆刻、丞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

秦朝以此作为镇国之宝,把它看作“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但传国玉玺横空出世之后,由于其非凡的象征意义,就开始了传奇而血腥的经历。

据传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经过洞庭湖时,风浪大作,龙舟似欲倾覆。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说来也怪,湖水霎时风平浪静。

八年后,有人持玉玺站在华阴平舒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重新归于秦朝。

这些事都没有确切地记载,都是在传说。

在豹眼看来,纵然是秦始皇也可能会迷信,把玉玺抛到湖中也是很可能的。但是再得到这个东西就真的是传说了。恐怕传国玉玺从这一刻开始,就再也没有面世过。

之所以有这个传说,估计这东西是真的丢失了。否则,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不会出现这样的故事。

至于失而复得,很好理解。这么神奇的宝物,秦朝又是受命于天,始皇还要把帝位传承万世,没有这个信物不好跟世人交代哦。

那就再找人刻一个呗,反正也没有几个人见过原来的老物件。和氏璧没了,那就换一块别的石头,差不多大小就行了,仅此而已。

这事指定是这么干的,不用教都会。

还有个例证就是,对于和氏璧究竟是啥材料制作的,没有定论。有认为是和田羊脂玉,有认为是夜明珠,也有认为是陕西蓝田玉。近年有专家研究认为是月光石,产于神农架地区等等。

和氏璧最后也没有了下落,恐怕还真就是做成了那个投到洞庭湖中的传国玉玺。

梁国有一位公主,在丈夫死后,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这是怎么回事 - 汇30资讯

02

传国玉玺的传承与最终丢失

秦末战乱,刘邦率先进入咸阳。秦朝子婴就把这个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佩带此传国玉玺登基,号称“汉传国玺”。

刘邦也没见过这玩意啊,他无法鉴宝,不清楚真假。就算刘邦看出来是假的,因为真的丢失了,但刘邦绝不会说这就是假的。真假无所谓,它仅仅就是一个信物,证明刘氏江山受命于天,刘邦的皇权是天授,这就足够啦。

刘邦知道他是个假的,还会到处宣扬这不是真的,挖地三尺也要把真的给我找到。没人会那么傻吧,刘邦更不会。

从此之后,就以假传假,也就没有人对个这玉玺提出质疑。同意的道理,之后的持有者明知道它是假的,也不会说破,没有例外。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命其弟弟王舜逼迫太后交出玉玺。太后舍不得,一怒之下将玉玺掷于地下,摔坏了一角。王莽命人用黄金修补,于是,留下了瑕痕。

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东吴孙坚率先攻入洛阳,在宫中一口深井中打捞出一个宫女的尸体。宫女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锦盒,打开一看居然是传国玉玺这个宝贝。

孙坚立马跑到了江东,准备做皇帝啦。孙坚之所以这么拼命,就是想有一天把这宝贝拿出来示人。命中无有莫强求,否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不久,孙坚就挂了。其子孙策为了替父报仇,就用这个宝贝作抵押向袁术借兵。这就到了袁术的手中,袁术也就称帝了。把玩了两年多,也玩不下去了,就想把这宝贝献给仇敌袁绍。袁绍自然很高兴,派兵援救袁术北上。不想被曹操得知,派遣刘备、朱灵带领大军,半路截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