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学习不上心,学习“懒”怎么办

孩子对学习不上心,学习“懒”怎么办?

孩子对学习上心与否,关键是看他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了他对待一件事的“懒与勤”。只有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孩子学习起来才有内驱力和自律性,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而不是一味的靠别人督促学习。我所接触到的不上心的“懒”孩子的特点有:1、这些“懒”孩子大多数头脑聪明,但做事极度缺乏耐心,对自己颇满意,也就是盲目的自信,对自己要求极低,做事总是一味地敷衍了事,所以在学习上更会如此。2、和原生态家庭有关,可能从小到大都是父母代劳太多事,或者一味的按父母规划的“路线去走”,养成了“养尊处优”的习惯,习惯决定了性格,所以学习上也“懒”。3、自律性极差,从不约束自我。针对这些我们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措施:1、给孩子一个适当独立的空间,把他当成一个“成人”来对待,生活上多多放手,从整理物品这些小事着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从重复做一件事入手培养孩子耐心,更重要是培养他的责任心,这样他才有可能有正确的三观,从而有端正的学习态度。2、树立身边的榜样,多让孩子接触积极主动学习的正能量,引导他朝自律方面发展。

孩子对学习不上心,学习“懒”怎么办 - 汇30资讯

怎么样快速解决孩子学习不动脑的问题?

我辅导过包括女儿在内的几个小孩学习,确实发现有些孩子学习时是不爱动脑筋的。

明明不是很难的题,你给她稍微讲一讲她也能听懂并解答出来,但自己独立做的时候就是一脸懵。为什么呢?

1.贪玩,心思不在学习上。比如楼主说到的情况,孩子上网课不动脑筋记重点,那是因为那会儿孩子的脑袋忙别的去了。玩心大点的、或是专注力差点的孩子,自己在家上网课没有老师监督、没有同学互动,往往就很难专注于老师所讲的内容,脑子很容易随时神游去了。

2.有畏难情绪。学习时有一点没听懂或是漏听了,孩子心理上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自己反正也学不会学不懂,对自己没有了信心,这时候即便遇到能做出来的题,也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动脑筋。

3.惰性已成为习惯。有些孩子习惯了等着“喂”,可能是因为平时家长辅导得很多,他们听课和做题时已经形成了惰性,懒得听懒得想懒得思考,反正后面家长还要干预很多,家长还要帮着辅导。这不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遇到类似的一些问题,家长可以怎么做呢?作为过来人,想分享一点经验:

1.家长少干预少辅导,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他需要自己努力,需要自己承担后果。家长千万别科科辅导题题干预,这样做的话,家长即便累到吐血,孩子也不感恩,更不会用心,他会觉得自己是在帮家长学习呢。

2.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每天请他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当然一定要给他玩的自由,不要全天将孩子拴在书桌前,那么孩子因为向往去玩儿上课时神游就无法避免了。合理分配好玩和学习的时间,建议他上课时多思考多互动,不懂不会的家长不要给他讲,让他自己去通过微信等联系老师请教。有了这样的压力,孩子就会提高自我要求,学习时也会多专注一些,多动一些脑筋。

该如何引导孩子好好学习

谢谢邀请。

下面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我经常这样讲,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主要不是靠方法,因为方法用错了,方法用得越多,就会越远离真正的目标。解决家庭教育主要靠智慧。智慧如何用,我设计了一个公式:智慧=原因+方法。

高中孩子厌学,玩手机,原因是什么?

我先回答这个问题。

人都有本性、秉性、习性三性。本性是什么?比如牛的本性吃草。人有很多本性也就是人的共性。秉性是出生后环境给的。习性是训练出来的。人的本性是逃离痛苦,追求快乐。我们看学生为什么玩手机,是因为学习苦,他要逃离,玩手机快乐,他要追求。这里我们反思一个问题,如果让科学家袁隆平玩手机,他断然拒绝,因为试验水稻给他带来了享受快乐,所以他会放弃手机,追求水稻。孩子厌学,是因为孩子没有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所以逃离。

那么如何做?

建议家长首先不急,要有耐心。去慢慢影响孩子做人做事的动机。让孩子完成对学习从忍受到接受再到享受的过程。如果孩子享受了学习的快乐,他就会逃离手机,因为学习的快乐就会满足他。

如何让学生得到学习快乐?

建议家长:

让孩子做简单题目,满足成功欲,培养胜任感,家长再及时夸赞欣赏。

建立美好目标,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中。

用大人物的事例激发孩子的斗志。

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也就是永远让孩子感到你瞧得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