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 汇30资讯

扬州瘦马其实就是小妓女。

清代,扬州有很多盐商居住,这些盐商都是巨富,财富极多。

而有钱人喜欢享受生活,无非是美食和美女。

有意思的是,扬州很多盐商在生活上却比较节俭,能省就省。

就美女方面,他们想要纳妾选择顶级美女,要求是处女,又懂得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另外还要房中之术很好以伺候男主子。

然而,符合这样要求的女孩基本都是大家闺秀,是绝对不可能愿意做妾的。

而小家碧玉如果有这种水平和容貌,也完全可以嫁到普通富裕人家做妻。

就算有人愿意嫁,盐商恐怕也要出一笔巨款才行。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 汇30资讯

即便只是漂亮但并没有任何猜疑的女孩做妾,往往也要花费近千两银子。

盐商要求的那种女孩,怕是花费5000上万两银子,也没地方买去。

于是,盐商们借鉴童养媳,就想出一个好办法。

他们委托妓院购买一些年幼的女童,一般都是10岁以下,甚至更小。

女童要求天生丽质,是美人模子才可以。

这些都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本来就是家里的负担,往往以极低的价格,十几两银子甚至几两银子就卖掉。

这些女童被卖到继续以后,妓女会花费数年时间给她培训,要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都精通。这可不是出于业余爱好学习,而是有严格的监督甚至打骂,强迫女童们必须尽快学会。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 汇30资讯

随着女童们渐渐长大,根据相貌和才艺分为很多等级。

其中顶级的女童不但要美貌惊人,还要“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无所不会。

盐商会选中这样的女童,作为自己未来的妾。妓女一般等到女童第一次来月经以后,就将她送到盐商家,一般还会有个娶妾的仪式。

当时盐商的审美观是以瘦为美,所以这些女孩平时可以被减少饮食,让她们保持苗条的身材这就是瘦马了。

妓女卖出这样一个女孩,往往可以净赚至少上千两银子。

要知道,当时普通人辛苦干一年,也赚不到几两银子,这种卖瘦马简直就是暴利,只是缺德罢了。

清朝时期的“扬州瘦马”是什么 - 汇30资讯

自然,瘦马通常没好下场。

那些相貌较差,才艺较差的瘦马,没有被盐商选中,就会被卖到普通妓院,开始正式的卖淫。

即便进入盐商家的瘦马,对不起,也就是一个稍微高等的女仆罢了,会成为商人的泄欲工具和生育工具,在家里也谈不上有什么地位。

大家想想,在盐商这种家庭,一个妓女出生的妾又有谁把她放在眼里呢?

“扬州瘦马”,与马全无干系。“瘦马”的风行自明朝开始,但在清朝时期达到了顶峰。 不过说起来,瘦马一名也算是自清朝时期开始风靡的,因着清朝人极度喜瘦。女子需得瘦骨嶙峋,显得娇小柔弱,才能满足那些男性的喜好。

而“扬州瘦马”,就是这些人喜好的极度表现方式。瘦马之前加上扬州二字,自然是与扬州这个地方脱不开关系。扬州这个地方在明清时期一直都是两淮盐商的聚集地,而说到盐商,就与两个字脱不开关系——有钱。

盐是民生的重中之重,每个人都需要吃盐,盐商是真正的一本万利。所以他们在当年可是真正的富甲一方,其富裕的程度足以与皇家媲美。而在这个盐商的聚集地,他们的富足更是的养活了一大批以他们为主的行业,养“瘦马”就是其中之一。

瘦马即使瘦弱之马,但将其放在女性身上,便是一种侮辱性的的词汇。瘦马原多为贫家女,家中过不下去了将女儿卖给人牙子。人牙子初买贫家女不过仅拿十几贯钱,将其带回去当做“女儿”一般“养”起来。在赵翼的《陔馀丛考·养瘦马》中我们可以看到:

“扬州人养处女卖人作妾,俗谓之养瘦马。”

这里的“养”即是调教的意思,人牙子会专门请人调教这些贫家女。教导他们礼仪,调理他们的肌肤,买上最美的华服。同时这些女孩也会被教授上琴棋书画,理财家务,针线女工甚至是房中秘术等等。

看起来似乎是由贫家女一跃成了富家小姐,穿上了华服,还有人伺候。但瘦马因何冠上“瘦”这个字,就是因为她们的身段必须瘦。一餐不得吃上两口,终日腹中空空。而等这些姑娘们经过几年的训练,长成到十四五岁之后,便成了人牙子手中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