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如何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指的是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带着自己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去开拓一个更宽广的知识世界。

自主学习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一个学习者变成一个探索者的角色。

如何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 汇30资讯

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由5个要素构成:

1. 提问能力,敢于对自己的未知领域发起挑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

2. 搜索能力,对于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的十分重要,能帮我们快速锁定学习范围,节省筛选时间。

3. 阅读能力,是快速吸收和理解一个新领域的重要手段。

4. 写作能力,是检验是否能应用这些新知识成果的证明方式。

5. 整合能力,能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组合排布,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

以上这些都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参考因素,但不是必备因素。

要学会对自己学习行为负责并坚持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 汇30资讯

我是提倡系统学习的Kim记笔记,如果答案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和评论。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种学习方法。

在我国古代,“学”与“习”两个字一般是分开使用,而不是并列在一起的。古代表达获取知识的含义时多用“学”字或“知”字,主要指各种直接与间接经验的获得,有时还兼有“思”的含义;表达熟悉和掌握技能修炼德行等带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时则用“习”字,“习’指巩固知 识、技能,含有 温习、实习、练习意,有时兼有行的意思。

  中国最早将”学“与”习”联系起来,并且探讨二者关系,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学而时习着急,不亦说(悦)乎!”不过这里的“学”和“习”尚未直接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词,但孔子揭示和强调了“学”与“习”之内的联系,“学”是“习”的基础与前提,“习”是学的巩固与深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知行统一,以及由此所获得的喜悦的情感体验,而这恰恰是学习的本质所在。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习”包含“学”与“习”两个环节,“学”是指人的认识活动,而“习”则是指人的实践活动。

  人,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能够自己选择和控制自身行为的主体,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学习质量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因此,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内部、外部条件,自觉主动的学习,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尤其要克服各种厌学情绪,强化学习动力,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发展自我调控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