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找个时机一剑杀了他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小心翼翼待他

古代皇帝被权臣要挟,找个时机一剑杀了他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小心翼翼待他?

如果能一剑杀了了事,那就不是权臣,而是孤臣。

权臣,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不可替代的势力、一张牢不可摧网。

所以,对于权臣,你根本无法一剑杀了了事,而只能先掺沙子、再拔钉子,等破了权臣的势,然后才能一网打尽。

而对于孤臣,就没这么费劲了,一剑杀了就行。因为孤臣就一个人,想怎么收拾都可以。

说权臣之前,先说孤臣。因为孤臣比较简单,所以讲起来也容易。

明朝的那些个大太监,几乎个个都是孤臣。这些人,都不用一剑杀死,皇帝一个眼色就够。

比如九千岁的魏忠贤。

自公元1620年飞黄腾达,到公元1627年畏罪自杀,魏忠贤风光无两七年之久。期间,干得脏事、坏事、恶事,数不胜数。在宫里逼死皇妃,在朝堂欺压大臣,在地方激起民变。

能干出这么多坏事,那魏忠贤要有多大的权势?魏忠贤权势之大,足以秒杀明朝所有的大太监。

明朝的中央权力架构,是皇帝、六部和地方督抚的格局。这些才是真正能说了算而且有实权的衙门。

那内阁和司礼监呢?

内阁大学士,如果不兼六部长官,或为耆老重臣,那就啥也不是,只能算皇帝的参政顾问。

司礼监相当于大明帝国的皇帝办公室,首席太监就是办公室主任。所以,权力主要还是大明皇帝。

内阁和司礼监,一个是皇帝的幕僚团、一个是皇帝的办公室,都算皇帝的机构。

所以,皇帝之下的真正中央衙门,是六部、都察院和五军都督府等等,而不是内阁和司礼监。

而在地方上的实权衙门,也就是封疆大吏,要算到总督、巡抚这一级。至于再往下,那就纯属地方事务,算不到大明的中央权力格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