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是指什么

“自主学习”是指什么?

自主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主动地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学习时间的安排方面,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较多的时间用于独立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二是在学习效果方面,学生知识的获取应当主要依靠自主地学习,并参加一定的研究活动,来获取些第一手知识。

“自主学习”是指什么 - 汇30资讯

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比如制订学习目标的能力、针对不同学习任务选择不同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等。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通俗地讲,就是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进行自由选择的程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教育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教学大纲、学校、教师、教科书)给予学习者的自主程度,或者是对学习者自由选择的宽容度。对教育实践者来说,培养自主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总体教育目标的关系。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如何培养孩子在学习上养成“自我负责”的习惯?

第一,不要强迫孩子学不需要的东西 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需求,就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第二,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从两岁起,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做一些日常的家务及自己的事务。

第三,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孩子当然喜欢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中,但是不能永远这样生活,长时间如此,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依赖性。

第四,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父母把孩子的生活全部按自己的想法去布置,那孩子的将来也只能重复父母走过的路。

第五,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学习上对自己负责最主要是养成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无论孩子几年级,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很多孩子学习要家长陪伴、不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孩子学习好像是给家长学,考试好像是给老师考。该怎样让孩子自主学习?如何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提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1

父母必须在“放任自流”和“严加管教”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有两个极端需要注意:

第一个是对于原则性的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必须遵从父母,比如上学这种事情,孩子必须做到准时上学;

第二个是细节,父母不应该过度的干预孩子的做事细节,比如孩子应该自己决定先玩还是先写作业,父母只要关注他是否完成作业即可。

过度干预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无法适应高竞争的环境,缺乏成就动机。

引导孩子关注成功

2

在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必须给予奖励,这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向能够给他带来成功的活动,奖励的方式以口头奖励为主,夸奖孩子的能力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你的孩子自尊心较低,那么他可能更倾向于逃避各种成就活动而不是积极的参与。

适当地评价孩子

3

过度夸奖会使孩子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如果你天天夸自己的孩子为天才,那么孩子多半也会这么认为,这样当别人告诉他不是天才的时候,他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别人都是在诋毁他,从而对别人产生敌意。

而且一个认为自己很完美的人无法接受别人提供的合理建议,这往往造成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