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学习中的惰性

如何克服学习中的惰性?

书山有路勤为径。想要学习好,勤奋是永恒的主题。

1.先把自己最不愿做的作业做完。

运用心理学上的普瑞马法则。

普瑞马法则,是以心理学操作性反射的原则为基础,对于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后,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改进方式,以纠正惰性生活方式,并由这种惰性生活方式的结束而带来整个人生的良性改变。

也就是说,做事先做最困难的事。

把最困难的事放在容易完成的事情前面去做。

把最不想完成的事放在先做的位置,先做完,来增强效率,同时让自己很有成就感。

在很多学习科目中,总有一两个科目是你特别不愿意学的,也是你成绩特别差的。那么做作业的时候,先做自己最不愿意学的科目。

这是克服自己学习上惰性的一个法则。

2.劳逸结合。

科学的学习,才能提升学习效率,让自己不至于过于疲惫。

大脑在集中一段时间后,总是需要休息的。所以学习一个小时左右,一定要休息。

张弛有度,才能保证大脑的高速运转。

所以克服学习惰性,一定要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不能蛮干。

一味的追求熬夜,一味的追求学习时间和学习量,对大脑和身体都是损害。如果越学越疲惫,成绩还得不到提升,学习效率低,那么自信心也会受到挫折。

3.记录学习时间。

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

把自己的学习时间记下,来看看自己一天真正高效集中在学习上所用的时间是多长?

记录学习时间,能让自己真正的意识到,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勤奋,从而克服学习上的惰性。

我是禾页老师,欢迎您的关注!

如何克服学习中的惰性 - 汇30资讯

如何改善自己懒散的性格?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主观能动性其实是一个哲学概念,通俗的讲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想和做两者的结合。

想: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给自己制定目标等。

可以问问自己,喜欢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最想实现的是什么?从自己的爱好入手,给自己制定目标,把自己的生活规范起来,做好计划。

人如果有了目标,那么生活会更有动力,才不会懒惰而无为。为自己的未来多做一点打算,让生活充实起来。

另外,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实现目标的情景,这样会更有动力,提高积极性。

做: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健康条件,保持精力充沛,才不会有气无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既然给自己制定了目标,那么就得行动起来才能够摆脱懒散的坏习惯。最好把自己所想的还有目标都写下来,不要停留在脑海中。

那么怎么样动起来呢?建议刚开始时,先找一件很比较容易做的事情,然后每天坚持去做,这样就会变得自律一些。

同样的,实现自己的目标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你给自己的生活规范起来时,做起其他的事情,便不像以往那样懒散。

久而久之,自律起来以后,人的毅力也会逐步增强,懒散的坏习惯就改正过来了。

小孩初三了成绩一直很好,但其它事情在行动上思想上比较懒惰,如何改变?

根据家长提供的信息,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下:

1、孩子成绩很好,这个信息会让我感觉到孩子在“读书”这件事上是积累了一定的成功感的,一直到初三,都保持得不错。就目前来看,这个方面是让家长安心的。

2、除了“读书”,其他的事情似乎没有给她带来思考和行动的动力。这里能感觉到父母的焦虑和担心,说明父母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唯读书有用论”者。这是孩子的幸运。

3、父母希望孩子的这个情况有“改变 ”。那么,改变的前提是什么呢?——是我们要知道发生了什么导致她一直没有改变?维持这种不变的动力是什么?知道了这些,才有改变的可能。

4、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在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TA们更期待增加自我的控制感,希望有更大的自主性,同时TA们也会渴望从家庭中独立。所以家长叫不动了,不听话了,似乎也是家有青春期娃的常态,说到底,都是关系的问题。理解到这个特殊的时期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跟TA们相处。

青春期的话题好大哦,讲不完。每个孩子也不一样。希望以上的内容能给到家长一点点的觉察,一点点的动力去跟孩子做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等待期待中的改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