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有成都的虹吸效应,后有德阳、泸州、南充等追兵的形势下,绵阳应如何突出重围

在前有成都的虹吸效应,后有德阳、泸州、南充等追兵的形势下,绵阳应如何突出重围?

绵阳作为四川老二,人口第二大城市,但是很成都这个吸血老大在一起人均gdp差距很大,好处都给了成都,四川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很可能撼动老二的地位。绵阳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要想突围第一从科技上入手,发展高兴科技,电子商务,这是熟悉的领域,第二发展旅游业,绵阳人杰地灵,风景优美,大力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第三绵阳地理位置重要,承接南北通道。可发展运输业。加油绵阳。

绵阳的处境十分不利,成都的虹吸的不仅仅是人口,还有资源。绵阳的发展定位是科学城,但科学城最需要的是高校的支撑。实际情况是绵阳的高校却不多,还让石油大学搬离了绵阳。成都的地铁都建到了十几条线了,绵阳的市内交通还停滞在公交车的层次,基础设施的滞后也同样制约了绵阳的发展。依照现在的速度德阳被成都分解是迟早的事情了。近来公布的中国百强县市四川只有成都上榜,差距如此巨大,共同富裕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地区的发展一要项目支持,而要政策扶持,在布局科技项目时应该更多的是考虑绵阳,在政策方面,绵阳的教育发展的势头应该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多给予绵阳发展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强化绵阳做大做强教育产业,形成四川城市的副中心。


在前有成都的虹吸效应,后有德阳、泸州、南充等追兵的形势下,绵阳应如何突出重围 - 汇30资讯

对兰渝高铁的规划和推动,有作好准备吗?绵阳将第一次成为省内次级交通枢纽之一,其意义十分重大。结合相同方位的成绵第三条高速公路和成都至三台盐亭城际铁路的规划及建设(还有可能建设成绵第二高铁),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就在眼前。可考虑在绵阳城市的东南方向,集中以高铁站和新机场为新的发展契机,提升档次大展宏图。建设打造涪江沿岸经济带,辐射带动游仙、三台、盐亭等人力资源大县的快速发展,有效激活绵阳重点县域的经济活力。目前绵阳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规划虽好,未来若不能兼并德阳的部分区域,对绵阳本就偏弱的县域经济进行辐射和促进的作用较有限。于是,丰富城市整体发展的方向策略,加大加强与涪江沿岸城市和国家直辖市重庆的经济往来和交流,更利于突破背靠大山的地域局限,在不同方向上对外扩展无限的开放空间、增强城市的辐射影响力,大力向东南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未来的希望必在一江涪水向东流的前方!

十年后四川盆地所谓的副中心应该是:1.宜宾(川南)、2.绵阳(川北)、3.万州(川东)、4.南充(川中);德阳乐山泸州达州永川涪陵六市区要么被同城化要么被虹吸,自贡内江同城化如果不上升到国家层面都是空谈,遂宁雅安两广巴中黔江都是小体量的节点城市。

绵阳的发展重心在东面,既然要成为川北中心,就要准备虹吸周边的人力资源和物流集散,也要避免其它中心的“竞争”,所以游仙区才是重点。

发展一个城市,需要自身有吸引力。不需要盲目建设,盲目成立什么区。没意义的成立什么什么区只是取个名字而已。应该先考虑一下绵阳有什么?怎么吸引外来资金?怎么出口绵阳产品?而不是靠出口劳动力来挣微弱的外来资金。大家都知道工业城市经济发达,但是真正有钱,真正小康社会还是民营企业集中城市。这两个的区别是工业城市存在收入集中,经济辐射力强但范围局限,老百姓收入存在阶梯状,贫富差距大。民营企业集中城市收入分散,经济辐射力相对弱但辐射区广,老百姓收入成波浪状。就好比山东和江浙。山东是工业城市,有钱的都是企业老总。相对高收入的也是靠企业周边的享受企业福利的老百姓。离企业远的没有享受到企业福利的收入就很低。江浙民营企业居多,一个村都有好几家企业,所以大家都能看到江浙的老百姓基本都很有钱。地方税收也很高。他们的吸引力就很强。我们绵阳要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就需要一个真抓实干的好领导了。我们应该利用老一辈留下的科技城的优势,利用绵阳的特殊地理优势,仔细分析绵阳能利用的资源。从旅游,到小商品,到民营企业,到电子产品,到科技产品等全方位共同发展。老百姓有钱了,外来人口多了,经济活跃了绵阳才能有希望。旅游我们可以开发平武那一带。多鼓励有知识的老百姓成立小商品加工制作点,多办理民营企业。有个笑话是盐亭县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饼子。说的盐亭一无所有一样,这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开发。曾经盐亭的神鸟电扇厂都销到台湾了。绵阳不是科学城吗?拿出科学城的样子生产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出来,这需要政府努力,只有政府才能有这样的力量。让绵阳成为一个集工业,民营企业旅游城市等共同发展的一个经济活跃城市。用不断更新的科技发展绵阳国有企业,带动地方民营企业,推进旅游文化,共建和谐大绵阳。两江静卧涪城边,越王楼台把话闲,和谐共建大绵阳,百姓度日如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