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础不行,初中怎么办

小学数学基础不行,初中怎么办?

小学数学基础不行,可能是由于孩子的智力发展的原因,到了中学可能有一个大的转变。一般在14岁左右,能够对很多哲理性的东西看得更透彻,逻辑思维能力也更强。多写多画。把平面几何和代数学好。实在不行使用智慧中小学APP,多听那些名师的讲解!

可能很多家长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小学数学成绩不好,认为基础没有打牢,那上了初中怎么办呢?

小学数学基础不行,初中怎么办 - 汇30资讯

第一,课本知识掌握好,灵活运用

就算是基础再差,也一定要熟记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看懂每一个例题,一个章节的进行掌握,掌握每一个章节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初中数学无外乎公式,例题,熟背公式,多做例题加深公式理解。这一天次数多了之后,自然就会明白公式的意义。最后回归课本,看公式定理是怎么推导的,尤其是过程和应用案例。

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要学会解题后反思,需要你反思的是做题的过程,做题的方法,和题目中的变化等等,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学习数学的思维模式,有利于扩大解题收益,跳出题海。

学好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就是要用好条件(就是数学知识点),建立条件之间联系(就是知识的应用),再得出结论。

还有一点做好课堂笔记,条件好的配一个录音笔,把平时老师讲课的终点记录下来,尤其老师讲解例题的时候。做好错题笔记,记录自己容易犯的错误,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并找到纠正的办法。不要盲目的去做题,必须要先弄清楚概念和思路再去做题才是有效的,如果盲目做题,那么错误的地方也会得到巩固,纠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第二,学会运用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掌握了,公式记熟了,例题都理解了,接下来就需要运用这些知识了。

不要盲目的开始大量做练习习题。

一开始,找最简单的习题来做,明白这道习题运用的课本的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公式再开始做,这样不仅保证不会错,而且还可以加深课本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的习题也要做好笔记,记住关键的思路和运用的知识点。

看题思考,学会思考、反思、总结,这才是学习数学正确的方法。

其实数学不难,题目分析出已知条件,运用已知的知识点公式把这些已知条件合理的串联起来,得出需要的答案。

学好数学,解决数学问题,就是要用好条件(就是数学知识点),建立条件之间联系(就是知识的应用),再得出结论。

孩子刚上初一数学跟不上,基础薄弱买什么辅导书和练习册好?

孩子初一刚结束,马上升初二。这里推荐一些孩子做着不错的辅导书。

初一数学我的观察,并不太难,所以,基础的夯实是第一位。

数学基础夯实的参考书,孩子这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本:

53练习主要着重于考察:孩子对每个章节知识点的掌握和领悟。从难度上而言,53的练习分为低、中、高三阶,其中,低阶题占70%-80%,中阶题占10%,高阶题占10%。不过,总体而言,比起其他的数学参考书,53偏基础夯实。

第二本书是提升孩子运算能力的,初一(上)的数学考试每次都有一块运算能力的考核,分数占比大约10%左右,这是一块送分题,要求孩子的运算能力务必又快又准。基于此,升入初一后,家长最好安排孩子每天做6道题运算题,以提升孩子的运算能力。

我的观察,如果家长能让孩子把53吃透,数学考个差不多的分数还是可以的。

以上两本书,我自己的孩子基本在假期预习阶段就可以全部做完。到了开学后,平时的作业环节,让孩子把重心放在老师布置的日常作业环节,务求对日常作业做到零盲区(这点尤其注意,我自己的孩子在初一(下)就犯了这个错误,对待老师布置的平常作业有些敷衍,到期末考试就吃了教训)。

以上是基础夯实。在基础夯实的基础上,孩子学有余力的话,可以配套一下中、高阶习题训练。

以上两本书,尖子生我的观察是偏中等难度,新思维难度偏高。这两本书都属于思维拓展型的练习。做这种思维拓展练习,我觉得一个原则是:不求快,但求精,切忌不求甚解,只满足于孩子得出一个正确答案,要让孩子缕清思路,否则,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另外,做中高难度拓展练习,也切忌凌空蹈虚,还是要在孩子基础扎实,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方可做拓展练习。

除了上述练习,学好数学,我觉得“温故知新”环节不可少。知新主要是预习,温故就是需要孩子不停“回头看”,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根据我的观察,错题一错再错是普遍现象。因此,对错题的经常性复习就成为必须。

以上是孩子学习数学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