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以后的养殖业中,养牛与养猪哪个更有发展前途

未来5年以后的养殖业中,养牛与养猪哪个更有发展前途?

首先感谢悟空小秘书邀请,未来五年以后的养殖业中,养牛和养猪哪个更有发展前途?其实只要饲养管理得当,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养牛和养猪都是有发展前途的,但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非洲猪瘟的影响,个人认为养牛比养猪更有前途。

养牛和养猪在前期的投入都差不多,两者也各有优劣。养牛的优势在于价格稳定,管理简单,不易得病;劣势在于繁殖能力低,生长速度慢,见利周期长。养猪的优势在于出栏时间短,能见利润快;劣势在于猪肉价格不稳定,时不时会爆发瘟疫。就目前的非洲猪瘟来看,未来养猪要承担很高的风险。

未来5年以后的养殖业中,养牛与养猪哪个更有发展前途 - 汇30资讯


我是这样想的,未来五年以后专业养牛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养牛的人变少,牛价自然还会涨高。养牛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母牛繁殖牛犊和肉牛育肥两大类,虽说母牛的繁殖能力实在太低,但如果靠育肥肉牛赚钱,效益和利润还是很不错的。

肉牛的育肥期一般为90天左右,牛犊和成年牛都可以拿来育肥。当育肥一头牛达到出来标准之后,纯利润至少有2000元以上。

以后的规模养牛场大多都实行自繁自育,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养牛的利润可以实现最大化。比起养猪,牛的市场更稳定,价格相对较高,所承担的风险要小,因此,个人更倾向于养牛。

总结:养殖业一直以来都是个充满很大风险的行业,以后5年的行情谁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预测准确。但我们仔细分析下当前的大环境,说未来养猪好的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所以,我还是觉得养牛踏实。

通辽达人爱琴琴解说——

未来五年养殖业中养猪和养牛哪个更有前途?

我国生猪养殖量大,价格受供需及其他因素影响大,波动也大。而肉牛相对较少,价格相对要稳定得多,不过猪养殖周期短,牛养殖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

近年来,我们地区范围内的养猪业和养牛业的养殖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最近,就有关于养猪方面的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可以免费获得养殖基地批复,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想搞养殖而没有地方养的问题,前旗还有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都在扩大着生猪市场规模,满足市场需求。而对于养殖业牛来说,两年前就有政府的扶持政策,只要养殖肉牛,就有小额信贷扶持。



但不管是哪种养殖业,我个人觉得,要想搞好某一种养殖业,必须能够坚持做下去,每种养殖业的需求市场都有低谷和高潮,你不能高潮时进来,低谷就准备退出,那样你什么都挣不到,只能是赔钱,任何人干事业,都想挣钱,所以一定要考察好市场,考虑好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好了要从事这个行业,一但介入,就不要轻言放弃。

希望爱琴琴的解说对你有用,谢谢关注、点赞、评论🌷🌷🌷🌷

我想请问题主,5年以后,种西瓜和种哈密瓜哪个更有发展前途?卖冰箱和卖空调哪个更有前途?之所以反问,是为了突出问题的荒诞。

同行尚且不同利,何况行业不同。我想告诉你的是,未来养牛和养猪都有前途。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老百姓的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红利。当然,并不是每个养猪企业都能分享到消费红利,只有那些连接了消费端,能生产优质肉蛋奶的企业才能上车。

做生意能否赚钱,不在于你干什么,而在于你擅长什么。所以,就要看你擅长养猪还是养牛了,如果都不擅长,建议不要跳这个火坑了,这是个又苦又累又微利的行业,365天工作制,而且风险太大,除非你想和人民币过不去。

当然,如果你非要在养牛和养猪中选择一个,如果你钱多,可以选择养牛;如果钱少,可以选择养猪。答主粗略计算了下,一个年出栏2000头肥猪的自繁自养场,大概需要资金150-200万元。但不管养什么,在正式开干之前,建议你找个养牛场或者养猪场,潜伏半年以上偷师,只有自己成了老司机,成功的概率才会提高。

大家好,我是农民小席,感谢邀请!

未来5年以后的养殖业中。养牛与养猪哪个更有发展前途?

大家都知道,牛肉的价格一直远高于猪肉的价格,那是因为牛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脂肪的含量特别低,所以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并且,牛肉价格近几年一直是稳重递增的趋势,而猪肉价格波动比较大。另外,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人们对牛肉的日常消费量也变的越来越大,所以牛肉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要比猪肉市场的好。

再一个,农村养牛现在是农村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有限途径。而且政府也大力支持农村养牛。并给于帮扶补助政策,比如贴息贷款、技术支持、推荐销售、养牛补助等等。而且农村现在荒弃的土地越来越多,可大面积种植玉米、苜蓿、高粱、大豆等等农作物,可提供丰富的饲料草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所以说,未来5年以后的养殖业中,养牛要比养猪更有发展前途。

感谢阅读,请加我关注,谢谢!

疫情影响下,对于房地产信托的影响有那些?有啥机遇?

此次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结构各方面影响都是深远的,其中,针对信托行业考验巨大,对于信托行业中的房地产信托那更是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疫情下,房地产销售几乎为零,房地产信托的偿债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我们整体梳理下,看看在“后疫情”下,房地产信托面临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可能碰到的机遇和挑战。

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疫情发展,出台多重磅政策

疫情爆发以来,金融如何支援抗疫?如何更有利防止疫情对于经济的破坏影响?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外汇局这四个主要监管部门出台多份重磅文件,前期部署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后期部署加快复工复产工作。举例两个重磅文件,例如:

还有多项政策,可以总结说:监管出台的这些文件为抗疫和复工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起到了金融稳定的作用,为我们安心在家,封闭抗疫发挥了主要作用。

此次疫情相对2003年,可能破坏力更大,经济修复过程需要更长

不同于2003年春季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此次疫情对于我国经济活动的影响更强,影响的时间也更长。具体表现为:

总结来看,疫情后财政和货币政策将更加积极,而且国际上疫情才刚刚开始,有可能出现我国新的大发展机遇。

那么随着疫情控制后复工复产的快速恢复,外加扶持政策强有力的支持,再加上国际旺盛的生产填补需求,预计我国经济在二季度之后将出现大恢复。

2020年信托业1-2月的经营情况,2月最低,3月反弹

查看数据,对比2019年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和规模,发现有着显著的影响:

2020年春节后信托项目成立数量和规模未大幅增加,受到延期复工以及无法现场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严重。

未来,预计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以及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恢复,信托公司业务也将逐步趋于正常。

疫情对于信托资金募集产生较大影响,对比去年,同比减少30%以上

根据信托网统计,2020年2月,信托的发行和成立规模分别为1,543.3亿元和1,094.31亿元,而同年1月份的发行和成立规模分别为2,027.49亿元和1,948.85 亿元。同比下降30%以上,说明疫情下,信托产品的募集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总结来看:信托公司需要加强与客户的线上沟通,通过互联网平台、APP等开展线上直播,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分享投资策略,与专业机构视角引导投资者增强信心。

2003年期间,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200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98“房改”初期,城市人均住宅面积仅23.7平方米,住房面积狭小。当时的房地产行业,可是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行业投资增速达到29.7%。同时居民杠杆率也比较低,仅为16.2%。

在此背景下,行业整体表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即使受到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影响,但是2003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保持在30%以上。

此次疫情期间,房地产行业增速下降明显,行业反弹相对较弱。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而且房地产行业经过十多年快速增长,人均住宅面积接近40平米。其实在2019年,行业投资增速下降已经很明显,增速仅仅为9.9%。居民杠杆率也是不低了,已经达到55.8%。

最重要是宏观调控的总基调是“房住不炒”,在2020年也不会放松,政策基调也未变,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完善LPR传导机制,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总结来看:行业发展背景变化以及政策导向的转变,使得疫情过后的房地产行业不可能再出现2003年的反弹力度。

房地产信托受到疫情的直接影响比较大,尤其是资金流的兑付

房地产信托从各级政策扶持方面,间接扶持多,直接扶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