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一个高中生开窍

怎样才能让一个高中生开窍?

高中了十二年的求学生涯就要结束了,这十二年漫长的求学生涯就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作为一名高中生本应该在这最后三年的宝贵时间里努力学习考一所理想的大学,即使考不上985、211这些重点大学或一本大学最起码也要考一所二本普通大学,来给自己和对自己充满殷切希望的父母一个圆满的交待,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孩子进入高中以后仍然没有开窍,正如同题主所言他们沉迷游戏,迷失方向在学习中偷懒不好好学习,结果在高考的时候连一所三本大学都没有考上,只能考二三百分,这样的学生多年来我遇到很多,比如下图所示中的这位高中生就是这个样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六门功课都不及格,每天还要玩游戏

怎样才能让一个高中生开窍 - 汇30资讯

看着别人的孩子在努力学习冲刺高考,在向理想的大学挺进,而
自己的孩子不开窍却像小学生一样玩游戏,让父母伤心不已!那么怎样才能让让一个高中生开窍懂得学习和高考的重要性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多年来面对这些心思不在学习上高中生,当初你们之所以选择上高中而不是去上技校或职高就是因为你想上大学,如果你没有考上大学,那么你还不如那些上了技校和职高的同学,他们最起码还学到了一门技术,而你们呢?如果高考失败那么最后只能拿到一张用途不大的高中毕业证,身无一技之长,真到了那一步你又该何去何从?因此你只有考上大学,进入大学以后去学一门自己喜欢的的专业,拿上大学毕业证,才能在进入社会以后找到一份工作,同时你只有拿到本科学历这个“敲门砖”才能满足知名企业,高科技公司,公务员招聘,等各行各业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是父母之所以节衣缩食要让你上高中努力学习考大学的主要原因,正如下图中的这位父亲所言

同为高中生,都是同龄人,别人能够做到主动努力学习备战高考向着理想的大学冲刺,而你却还像小学生一样无忧无虑不计后果的玩耍,这就是典型高中生的身体,小学生不懂事不开窍不计后果的思维,你总不能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都像现在这样非要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去做错误的事情,贪图玩耍而错失冲刺大学的最佳时期自毁前程吧!因此家长要用《心智成熟教育法》来引导这些迟迟不不开窍不懂事的高中生

孩子不开窍还体现在不懂得心疼父母,很多高中生就是这样子,不但不好好学习,而且还要和同学互相攀比,看到同学穿名牌,他就让爸爸妈妈给自己买,看到同学有一个名牌手机,他也要让父母给他买,根本不考虑父母的实际收入和家庭情况,不考虑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因此多年来我告诫我的学生:当你背着书包混日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当你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的时候,请你看看日渐衰老的父母,看看他们头上日渐增多的白发,看看他们早出晚归的背影,看看母亲日渐增多的皱纹,因此你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懂得心疼父母,体谅父母,争取考上大学给父母一个圆满的交待
同时作为一名高中生你还要好好想想,这十二年来从小学到高中花了父母多少补习班费?而这些补习班费

都是父母省吃俭用早出晚归辛苦工作的血汗钱!因此为了不让父母的血汗钱付之东流,为了不让父母伤心失望,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前程,为了给自己十二年的风雨无阻早出晚归的求学生涯一个圆满的交待,一定要赶紧开窍赶紧行动进入学习状态备战高考!

如何调动高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女儿是去年考上的大学,在她上高三时,我是这样做的。

帮她认清高三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想让学生努力学习,解决思想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人生目标是关键。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特点,让孩子明白,努力学习有哪些眼前利益及远期利益。

学生从上小学到初中、高中,十二年的学习就为最后的高考,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一个好大学,人生就会迈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在给我女儿讲这些的时侯,我小儿子在旁边说:“考不上学,只能回家种地,和你同学一样去超市上班”。

我家在农村,家里种水稻。我女儿小时侯,看到我们种水稻时手上、脚上都是泥,她就觉着上田里干活太脏。田里施完肥、打上药的时侯,气味刺鼻,很难闻,她对那种味道很排斥。啥时侯说起考不上学,就让她回家种地,她就会说我非考上大学不可。

另外,她还非常喜欢旅游。我就给她说,我上大学的时侯,常和同学一起出外旅游,你如果考上大学,星期天、节假日都可以跟同学出去玩,多好啊!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得在家工作,工资又低,也没时间去游玩,还是考上大学好。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教育要适时、适量,多用谈话的方式,不用打骂的方式。

高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打骂、攻击性、侮辱性的语言教育会让孩子更逆反。家长可以进行示弱式、朋友式的谈话。

有些家长,看见孩子星期天回家就玩手机、电脑,就认为孩子学习不努力,就开始批评,这些批评可能只会让孩子更逆反。

我女儿上高三时,一个月才回家两天,有半天时间都在路上。所以,每次回家后就想打游戏,按她的说法是放松一下。只要她成绩可以,玩的时间有节制,我就允许她。如果成绩退步,玩游戏时间缩短,带她出去游玩,让她紧张的大脑放松。

孩子的性格、家庭环境不同,对孩子进行激励的方式也不同。家长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