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阎锡山为何能独霸山西三十余年

“山西王”阎锡山为何能独霸山西三十余年?

谢谢邀请:

阎锡山(1883一1960)字百川,出生在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是清末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军事人物,从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山西都督,到1949年逃往台湾,在山西一共统治了38年,人称“山西土皇帝”,是民国时期各封疆大吏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之所以在山西一隅能统治那么长时间,这与他“活学活用”儒家经典的中庸之道是分不开的,他自己总结为“政治上不偏不倚,情理上兼顾各方”,那么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山西王”阎锡山为何能独霸山西三十余年 - 汇30资讯

少年时期及加入同盟会

阎锡山出生在一个经商为主的家庭,9岁入私塾,14岁辍学,其间读过《三字经》和部分《四书五经》,有5年的文化学习基础,辍学的原因,并非他不是读书的料,而是父亲想把他培养成商界奇才,山西历来有经商的传统,晋商更是闻名海内外,可时运不济,投资失败,3年后不但没赚得家财万贯,反而是债务累累,为了躲避债务,父子两人被迫迁到太原居住,2年来阎锡山重拾课本,发愤苦读,不久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学习军事,由于学习成绩优异,1年后被清政府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是日本第六期陆军士官学校的留学生,清政府派出留学生学习军事的目的,是学成后巩固清廷的统治,没想到却成了清廷的掘墓人,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影响下,一批留日学生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阎锡山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山西奋斗时期及执掌实权

1906年,26岁的阎锡山毕业回国,在山西陆军小学任教官,当年11月,奉清廷之召赴北京参加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的会试,由于成绩优异,被授予协军校的军衔,阎锡山随即在几个月内升任山西新军的标统,他利用掌握的军权秘密地进行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后,阎锡山率部起义,起义军杀死了山西巡抚,成立了山西军政府,公推阎锡山为山西都督,1911年,清廷任张锡銮为山西巡抚进剿阎锡山,阎锡山兵分两路予以痛击,这是他参加辛亥革命后最光彩的时刻,不久“南北议和”开始,阎锡山认为袁世凯握有兵权,可能会接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于是派人向袁世凯表示诚意,极力赞成建都北京的主张,袁世凯认为阎锡山可以利用,遂投挑报李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真正的,名正言顺的主管了山西。

左右逢源,保存实力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联合五个团体正式成立国民党,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恨之入骨,阎锡山看风使舵,即刻宣布脱离国民党,同时下令解散国民党在山西分设的机关,这些投其所好的行动,得到了袁世凯的赞许,袁世凯令其督理山西的政务,这样阎锡山军,政都掌据在自己手中了,地位就更加巩固了,1915年袁世凯谋求称帝,阎锡山积极支持,并为筹安会提供2万银元的经费,袁世凯称帝后,封阎锡山为一等侯,阎锡山表示笑纳,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的反对,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阎锡山处于尴尬的地位,十年后他自己解释说“这是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的是保存北方革命力量而采取的措施”,这时孙中山己经去世,实无对证了。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锡山又依附段祺瑞,在重大问题上惟段政府马首是瞻,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阎锡山却站在段祺瑞一边,派晋军商震率军赴湘与护法军作战,结果被消灭殆尽。拥袁和拥段的相继失败,迫使他接受教训,开始奉行“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利益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的三不二要主义。对外他拒绝参加军阀混战,对内兴利除弊,大搞建设,不过,这些都是在韬光养晦,暗中却在扩军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