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青少年怎样弘扬中华文化

作为一个青少年怎样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非一朝一夕可传承。

1.孝百善孝为先,不管多么强大的人,如果没有孝心,不行孝道,他永远会孤立无援。

2.少年学德,中年立德,晚年施德。先有德,后行事。

3.少年练智,中年运智,晚年潜智。少年强,则国强。

4.少年强身,中年健身,晚年修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时刻坚持锻炼。

5.少年积善,中年施善,晚年存善。上善若水,善化万恶。持者自知。

6.少年知仁,中年行仁,晚年得仁。君子当持仁义之心。

7.少年结义,中年重义,晚年靠义。重情重义之人,左右逢源。一方有难,八方来援。

8.少年懂礼,中年知礼,晚年教礼。知书达礼,遇事不难。

9.少年立志,中年行志,老年存志。志当存高远,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0.少年立信,中年守信,晚年重信。人无信不立,处世良方,信誉为先。

10.少年知勇,中年稳勇,老年小勇。勇字当先,遇事先勇,后而行智,绝非莽夫。

10.少年知勇,中年稳勇,老年小勇。勇字当先,遇事先勇,后而行智,绝非莽夫。

作为一个青少年怎样弘扬中华文化 - 汇30资讯

听习主席的话,按照习主席要求去做的!知行合一!

党的十九大上习主席原话转发:打铁还需自应身,打铁更需自身硬! 如何做到“自身硬”?习主席说一名好铁匠要想打出精巧耐用的好铁器,自身首先就得过得硬,学习到真正的中国文化,才能不由自主的尊重自己的文化,珍爱自己的文化,才会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国家。才能建立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人人自觉会拒绝文化洋垃圾,自觉建立起文化自尊,文化自爱,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知道才能传道!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没有超强的执行力,那就是空谈误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从我国的历史着手,以孔子为代表的国学文化精华要深刻吸取。传统文化不能丢,那是我们的根本。要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蚀。立足国学,肩负起振兴和弘扬中华传统文明的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作为青少年,不,应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应参与到永不间断的弘揚中华文化的浪潮中,来发挥击自己的力量。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天賦义务,不是法定义务,是不应为此而讲价还价的。这是因为现在参与弘掦中华文化,其后一二十年获中园文化之利,最大最多的人是我们青少年人群。毛主席说,世畀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是因为,经过长期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有他积极的一面让我们可以发扬光大,推幼历史前進,也有落后一面,阻碍社会正常发展,但我们可以让它成为肥料,变害为利为我服务。这是因为,我们的幸福是建立在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上的,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便基础永固的粘合剂。無基砬的稳固,其上层的建筑就会成为空谈。只要认清目标,身体力行传播正面能量,這是作为我们青,少年应有的态度來对待弘揚中华文化,让它开示絢丽之花。道路是艰俭的,前途是光明的,你亲牙缔结的将來会是一片灿烂的新未來。

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灿烂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化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先进的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华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寻找中华文化与新时代建设的结合点,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使其成为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

  一、重视家长引导作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胜过死读书。

  家长的日常言谈举指,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思想理念,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后天难以改变的。家庭对孩子的德育应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过去作为孩子启蒙的中华文化教育,现在被许多家庭放置到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落,家长们更加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教育,更加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其思想品德可塑性很强,对事物的真假优劣辨别能力不够,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之诚信守约、勤劳俭朴、扶弱济贫、尊老爱幼这些传统美德融入日常言行之中,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进行引导,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家长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中华文化的接受程度,家长也可以通过古典文学沙龙、传统服饰的美学研究、中华戏曲欣赏等来增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学校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增强家庭中华文化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