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还是中文系不想培养作家

究竟是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还是中文系不想培养作家?

大学中文系没有承担培养作家一说,成为作家与是否读中文系没有因果关系,更不是作家必须读过中文系,恰恰相反,很多作家甚至还不是学文科专业,学理工科后来成为作家的例子举不胜举。

究竟是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还是中文系不想培养作家 - 汇30资讯

首先,大学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了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十多门课程,主要还是主打汉语言文学。中文系培养和研究方向主要有,一是对文艺审美能力、对文学的分析评论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二是掌握国学素养、从事文献、海外汉学研究等;三是中文信息处理、开发计算机语言处理能力等。

其次,成为作家,并不是必须有大学中文系的学习经历,才会实现。往往人生阅历丰富,经历过许多不同生活而又起伏跌宕者,对人生的感悟多,感受深,冷暖人生,变化多端,在这种状态不断思考自己的人生,进而思考更多人的人生,其实,文学创作的萌芽已悄悄生长。社会环境里人的各种表现态势,形形色色,芸芸众生,触发思考者去发现,探求,深挖,寻找。鲁迅痛感麻木的灵魂才需要去撞醒,弃医从文,思考和责任可以成就作家。没读过中文系成家的很多,比如,写《青春万岁》的王蒙;写《白鹿原》的陈忠实;写《活着》的余华等等,没读中文系而成作家的,可以写出更长的名单。

所以,读中文系和成为作家,不是等号关系,也不是排斥关系。人生阅历的丰富,可以为善于思索着提供养料,促使不甘寂寞者,唤醒内心深处的责任,继续把所思所想,变成文字,表达出来。

成为作家与上不上中文系关系不大。

作家,除了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写作技巧外,主要应该是他有一定的阅历,有大量的文学作品阅读,借鉴。(这一点中文系能办到)

中文系教学目标不是培养作家。再说,作家也不是培养的。而是苦难的生活磨砺出来的。

既然这样,中文系想培养也培养不出作家。

我是兰台风,回答这个问题我确实有话可说。我在武汉高校文学院讲过课,又在湖北钟祥为作家们服务了20多年。职业实践积累了这方面不少体会和经验。在这愿和大家分享。

不是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也不是中文系不想培养作家。大学虽不专门将统招本科生培养为作家。但也为作家成长提供了知识基础和理论支撑。生活造就作家。作家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和成长之道。

第一,大学中文系培养作家。有些大学文学院除培养统招生外,还办有写作读书班,作家研修班,影视剧创研班等,提高和培养作家目标明确。另外,任何一所综合性大学特别是文科类大学中文系当然也培养作家,出过有名的作家。

第二,大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大学中文系系统地学习中文,从字,到句,到写作的布局谋篇,再到形式逻辑、中外文学史和各类文学理论,再加上公共理论和文学理论等。大学教育虽不再是应试教育,当然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总是把学生的就业作为优先目标。

因而,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或入仕成为国家公务员、或从教,成为大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或从商,成为各大公司的文员、高管、老总,当然还有更多地从事报刊编辑、自媒体地方媒体的主笔或记者。大学中文系的主要职能是完成学业,为国家培养语言文字类急需的合格建设者。

第三,社会历练和个人兴趣爱好的统一是成就作家的前提。要成为作家主要还是在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不懈朝文学殿堂的努力追求。比如我们钟祥是享誉荆楚乡土文学之乡,有名扬华夏的钟祥乡土作家群,有400多名市作协会员,省级作协会员70多个,中国作协会员5人,还不算从钟祥走出去在外省市加入中国作协的作家。曾获过路遥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的钟祥作家王世春,在西藏当兵复员后一直生活在钟祥农村,一边种地一边写他熟悉的农村题材作品,《春忙春茫》《秋获秋惑》《今夜好难熬》等作品脍灸人口的作品,因其文学成就钟祥市政府将其转为公务员,后任荆门市作协副主席。文学成了他的主要工作,作家就成了他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