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家长该怎样引导调节

“孩子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家长该怎样引导调节?

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最近带一个初二的学生,由于教给他如何学习的方法,这名同学兴趣有了。家长说,在别处补了二年的课不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刻苦出不来成绩,最让人心疼,表面看到的是无效学习的表现,大家和老师可能会说学习不得法,孩子笨,开窍慢……

其实,如果我们能深入了解的话,这样的孩子一般:

1.性格内向,

2.不善表达,

3.交际方面比较窄,

4.不会玩,

5.甚至是一个无趣的人,

可以说他们除了学习没有别的事情可干,这点是不是有家长不爱听,也点戳这样学生的软肋了。再说点不爱听的,那就是这样的孩子都是家长逼出来的……

我们先看一下为什么这样的孩子肯学?

1.这是因为从小父母把学习放在了高于一切的位置,这样的孩子认真又听话,小学时学习应该是很不错的,老师又只看成绩,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双肯定下,让孩子觉得唯有认真学习,父母和老师才喜欢我,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是为什么认真学的原因之一。

2.也是父母的灌输,学习才是正事,不能因玩而荒废了学习,孩子每天像绷紧的发条一样,只是机械的学习,没了其他兴趣和爱好,成绩好的话只有更努力才能保持,成绩下降的话也只有努力才能追上去,所以大家看到了孩子在认真学习。

3.这样的孩子思维简单,学术上说是线条思维或单线思维,不好听的说是一根筋,不够灵活不会变通,只是照着固有的思维方式,一味的走下去。

小学时多是记忆的东西,多花点时间,比较容易出成绩,到了初中后,单靠死记硬背,会让学习越来越吃力的,有些一入初中的学生成绩都很好,可到了初一下半学期开始,成绩就显现不出来了,就是因为初中的科目增多,原来靠记忆背诵的、题海战术的方法不好用了:时间不够用,脑力不够用,精力也不够用,思维不够用……而这样的老实孩子仍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只有学学学……

孩子上小学了,怎样引导她理解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

恩悟空的邀请,我是教大育小。孩子上小学,我不知道你的孩子上小学几年级,跟小学生谈那么深刻的话题好像有点沉重,也好像有点困难。这样去讲似乎有点“对牛弹琴”的味道,有点无奈。

“孩子学习很刻苦,但成绩却不理想。”家长该怎样引导调节 - 汇30资讯

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办法想太长远的事情,也没有办法理解很多理论性深刻的东西。当然,孩子也同样没有办法去懂得深刻的人生大道理。

“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学习到底有多重要”孩子是不能理解的。孩子的世界非常单纯,“非黑及白”,没有灰色地带。

但是小学生可以这样来做逐步引导:

:快乐的体验。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到学校就是快乐,有他喜欢玩的伙伴,有可以表扬他的老师,或者说是有他喜欢的老师,或者其它……

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不断的去发掘孩子这种快乐的体验,不断的去发掘这样的幸福感觉,这样是孩子坚持前进的动力。

二:坚持阅读,并且是深度阅读。随着年级的增加,一定要升级阅读。建议家长带领孩子读一些名人传记。

阅读是一个人开阔视野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孩子。通过阅读,找到孩子的偶像,进一步的去引导孩子这些名人的是如何实现的来引导去学习。

三:要不断的去引导孩子思考其的梦想。到了十岁以后,就可以带着孩子做相关的梦想,如何实现,这个时候就会涉及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意义。

逐步教会孩子要实现梦想,要达到目标该如何去做计划,如何一步一步的去实现,这些问题自然就引导和理解清楚了。

总之: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循序渐进的引导。毕竟生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对于孩子过分的急于求成是要吃大亏的。

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实际上,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没有那么简单就能领悟到,甚至可以说,一开始孩子是很难领悟到的。如果从小就能明白学习的意义,那么绝对属于超常儿童。

不少孩子很小的时候喜欢学习,但是喜欢学习不一定等于明白学习的意义。

毕竟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大人都不一定能够完全明白。

很多孩子学习是为了得到奖赏,不少孩子是因为恐惧,害怕被惩罚。也有孩子是因为要讨好大人,因为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部分孩子是因为别的孩子在学习,所以自己也要学习。

这些原因,实际上都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以说,即便是那些喜欢学习的孩子,绝大部分依然是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的。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了提高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创造,发挥自己的潜力。问题是,小孩子是无法理解的。

可能您希望看到的是,孩子愿意自己去学习,不管是什么原因。上面实际上我已经讲了大人经常用来引导孩子的方法:

1、惩罚孩子:利用恐惧来控制孩子。这是很多老师和家长都会用的方式。

2、物质或者精神引诱:小到贴贴纸,小红花,大到各种奖品:笔记本,书,衣服,玩具等等。

我个人更倾向于把学习看成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通过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让孩子自然地模仿,从而不自觉地爱上学习。等到长大了,孩子享受到了学习的好处,自然能够明白学习的真正含义。

当然,上面所说的赏罚方式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禁止这些,而是要减少这样的引导方式。凡事没有绝对的对错,必要的赏罚能够起到调整孩子的作用。讲道理也是需要的,但是道理是很难理解的,没有亲身的体会,没有积累和反思,孩子很难明白其中的意义。

做个耐心地引路人吧,先做好自己,适当地调整孩子的学习,让花儿自然地开放。我们要做的,就是主动的推进,耐心地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