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哪首描写元宵节的诗

  1. 永遇乐 李清照 繁体字
  2. 你喜欢哪首描写元宵节的诗

永遇乐 李清照 繁体字

永遇乐的繁体是:永遇樂。

原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你喜欢哪首描写元宵节的诗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

想想去年元夜之时,花市上灯光如同白昼。情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黄昏之后。那时是多么浪漫啊。

没想到再过一年还是这个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再也见不到去年的情人,思念情人流下的泪水,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重读欧阳修这首词,让我想起了自己,成家后几十年,以前因为家里穷,后来因为家事不断。因为离家远等原因,只回过几次家乡,如今正是春节期间,我与弟弟妹妹相约用手机视频,看到对方头上都长了很多白发,心里感慨万千。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一晃我们都到了年过半百的年纪。

弟弟妹妹都邀请我,明年回家吧,回来玩玩,我连连点头。好啊好啊,到时一定回去和你们一起过春节,再看看自己出生的故乡。

你喜欢哪首描写元宵节的诗?

古往今来无数描写元宵节的诗。那你喜欢哪一首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些古诗吧。

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杨广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仅仅几句话就把当时元宵节的盛况描写得淋漓尽致,绝不亚于我们现在逛的庙会。

你喜欢哪首描写元宵节的诗 - 汇30资讯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塞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比良辰。

写出了农村过元宵节的热闹场面。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崔。

记录了鼎盛时期唐朝的元宵佳节观灯的景象,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姫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作者观看汴京元宵节的盛况时所作。以形象精妙之笔,描绘了月夜戏曲演唱的热闹景象。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这首诗是作者在故乡台湾被割让三年后的一个元宵节晚所写,表现了思乡又不能回的悲苦心情。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描写元宵节做元宵卖元宵。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了元宵节佳节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鹊桥会”,华灯初上人来人往正是约会的好时节⋯⋯。

元夕影咏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描写了元宵佳节看烟花观月影及愉悦的心情。

除了以上这些描写元宵节的诗外还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隋炀帝杨广的那首《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杨广不是一个好皇帝,荒淫无道,阴险,残暴,好色弑父。如果把这些荒唐的事放在一边,如果他不是一个皇帝的话,你会发现他倒是一个好的诗人。后人评价隋炀帝的诗风“丽而不艳,柔而不淫,有正言之风,雅语之气”。和其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诗风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佳句常被后世诗人模仿,比如《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暗消魂)这首诗,宋代词人秦观在他的名作《满庭芳》中几乎完全袭用,元代著名词家马致远有一首《天净沙.秋思》也受其影响。还有著名的词牌《水调歌头》也是杨广创造的,而后世用这个词牌名填写的好词不计其数。隋炀帝这首《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仅仅几句话就把元宵节天上地下的景况描述的淋漓尽致,不禁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简单易懂,用字精练。仅仅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敬请谅解。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