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读书馆借书和自己给小孩儿买绘本的区别在哪里

  1. 请问读书馆借书和自己给小孩儿买绘本的区别在哪里

请问读书馆借书和自己给小孩儿买绘本的区别在哪里

感觉两者缺一不可。尤其对幼儿,书都是可以反复阅读的。如果条件方便去借书,扩大孩子的阅读量当然很不错。但如碰到如今年的疫情情况,阅览室长期不开放,开放后也担心图书馆的书因为看的孩子多,图书的干净程度是否达标,是否适合孩子的大量借阅等问题。这时主要就要靠自己的囤积书了。

所以感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看到好的书,尤其值得收藏的可以给宝宝买一些;如果方便的话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看。总之让孩子广泛的、大量的、涉猎不同的书籍是非常好的习惯。

所以感觉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自己看到好的书,尤其值得收藏的可以给宝宝买一些;如果方便的话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看。总之让孩子广泛的、大量的、涉猎不同的书籍是非常好的习惯。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一分为二的看,首先图书馆借书呢,可以让孩子在图书馆看,给他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氛围。

也可以让孩子在图书馆感受那种安静,祥和的环境,而且图书馆是那种高大的书架,很多很多的书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自己,虽然读过很多书,但是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东西是他不知道的,也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

像一些经典的书籍,绘本名著之类的,我还是建议可以给孩子买回家来买精装的。

这样呢,便于保存,而且经典的绘本和书籍,每个年龄段去翻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也都能学到不同的东西。往往都是很多年以后还是可以看的,像神奇的校车我觉得就是非常好的绘本。尤其是连载的东西,孩子大了一些还是可以看,等他再大一些看他会更喜欢,因为他了解的东西更多了,他的知识更丰富了。理解能力也会越来越强,那这些比较经典的知识点,有很多的书籍还是要买回家珍藏,还可以让孩子学会珍惜

请问读书馆借书和自己给小孩儿买绘本的区别在哪里 - 汇30资讯

请问读书馆借书和自己给小孩儿买绘本的区别在哪里 - 汇30资讯

图书馆借书和买绘本最大的区别是,借的可以还回去,买的却退不了。

我是个买绘本狂人,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买过的绘本可以装满几个书架了。绘本买的时候一本二三十块,不看了处理能一两折就不错了。

后来买绘本就少了,家里实在放不下了,因为我提前囤了很多超龄绘本,处理不动了。而且有的绘本我觉得好,可孩子不喜欢,太浪费了。

现在的绘本以租或借为主,孩子喜欢的再有针对性的买,利用率很高,周转也快。

比如,曾经在网上图书馆借过一本《倒霉的弗兰伯先生》,孩子特别喜欢,然后就买了一套四本,一直都现在都很喜欢看。

租或借书,可以作为筛选绘本的过程,喜欢的再买下来,又能保证阅读量,还能把有限的金钱和空间用在刀刃上。

这里是@妈妈充电屋,坚持科学育儿的硕士妈妈,欢迎关注我一起探讨育儿问题,

我有些书借着看有些书必须买。

因为有些书读了一两遍可能就压箱底了,有些书读了一遍又一遍还想读。

我觉得借和买可以搭配来,一方面省钱,另一方面也是省空间,因为买书会上瘾,如果买得特别多,放置也会是个问题。

可以只买不借,但是不可以只借不买,因为家里一定要有个阅读的环境和氛围才好培养阅读习惯,借的量一定是有限的,如果阅读量大肯定会遇到特别喜爱的书…… 太多不得不买书的理由了,希望我们都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创造与好书邂逅的机会!

我喜欢给孩子买书,而不是到图书馆借,尽管借书省钱、图书馆的书更全更多。

之所以不去借,是因这2点非常重要的区别。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希望对您有启发。

1 家里藏书多,跟孩子学习成绩好是正相关的

这个观点不新鲜。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观点,是在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两人合著的超级畅销书《魔鬼经济学》中。这套书力求用经济学的视角来解释世界。

在第一部中,两人列出了跟孩子学习成绩好,高度相关的因素,其中有一条是:家里藏书多。

作者刚开始对这个因素很不解。家里藏书多,如果意味着读书多,的确是学习好的一个前提(读书多,有好处)。但同样是读书多,去图书馆读、去图书馆借回来读,行吗?

于是,他们观察了两个孩子。一个孩子经常到图书馆借书,一个孩子家里藏书多。结果,家里藏书多的孩子胜出。作者还总结了其他孩子,发现经常到图书馆读书、借书,跟学习好的相关性并不大。

当时看到这儿,我立即想到:要想让孩子学习好的概率大,花几万块钱在家里布置几个书架就好了。

然而,作者接下来的分析让我彻底明白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 第一:不惜花钱,买很多书,家庭条件肯定不错。

书不便宜,无论大人的还是小孩的。

特别是绘本。妈妈们都知道,一本绘本,动辄几十块。买30本,就一千块了。而且30本,孩子读得快,半个月就读完了,甚至一星期。于是就得再买。你要布满两三个书架,没有5、6万,不大可能。

而且随着孩子成长,要不停地换新书,就更花钱了。

家庭条件好,才会有闲钱用在“非必须品”上(吃饭都没钱,哪有闲钱买书?)

而家庭条件好,有经济条件加持,孩子的见识和教育起点都不同,这本身就能促进孩子成绩正向发展。

  • 第二,家里藏书多,父母多半爱读书。

家里有那么多藏书定不为装门面(个别除外),家长对学习重视、对知识渴望,才会买书、藏书。

这在无形之中也影响了孩子。

  •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书,已经嵌入到孩子的生活中,变得非常自然。

两位作者分析:家里有书,而且很多,书占据了家里相当一部分空间。孩子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很自然地认为书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家长不读书,孩子也会因好奇去探索家中的书。

这样对书自然而然的态度,促使孩子接触书、读书,从而获得新知。进而,书在孩子一生中都扮演重要角色。而去图书馆读书,没有这个效果。

图书馆一个月去几次?哪比得上在家天天见?

另外,去图书馆可能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就是去学习、去读书的,有点儿功利目的,仔细想来,这属于“外部驱动”,没有从心而发的那股自然。

由此看来,家里藏书多,让书自然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对孩子的作用不可估量。就这一点来说,非常值得。

2 有助于孩子跟书“建立感情”

图书馆的书,借了又换、借了又还,不能在上面写画、不能破损、不能在家里停留太久……这些书对孩子来说,就如过客。

而自己的书,反复读,读烦了放着,过一段时间读,又有新的理解。我的孩子还会在书后面画画,自己“加戏”。

跟书住在一起、经常见、反复读、想看的时候就在身边,与读图书馆借的书大有不同。就像《小王子》这本书里说的:孩子和书建立了感情。

当你和一件东西建立了感情,对于其他人来说,它再普通不过,但对你来说它是唯一;在世界上,你只是万千人中的一个,对这件东西来说,你却如此特别。

某本书、自己的书,于孩子来说,就是如此。

说段小故事:有天我下地铁,她没拿好自己的书,被人碰掉,通过地铁缝里,掉在了下面的铁轨里。太危险,我们当时指定捡不回来了。孩子伤心地哭了好长时间,并非常正式地跟书做了告别——感谢书的陪伴,会永远记住书给我自己的欢乐时光。

你看,若孩子能跟书建立这种感情,选择以书为友,对她一生都有积极影响。所以,我喜欢买书,放家里,时常跟孩子一起翻读。这不就是:岁月静好、陪你成长吗?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总结一下:

相较于去图书馆借书,买绘本有优势,这两个优势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好。

  • 家里藏书多跟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正相关的。因为孩子自然地把书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 自己买书,有助于孩子跟书建立感情,成为一生的伙伴。

当然,去图书馆借书也有它的优点。除了买书,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馆。

比如,一套很贵的绘本,你拿不定注意买还是不买,可以到图书馆看看是否值得,孩子是否喜欢;

书是买不完的,可以带孩子到图书馆读一部分。发现哪一本特别喜欢,再买回来,让孩子细细地读。

最后,祝好,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