汊河华夏幸福最新消息

  1. 为什么有人说南京市简称“皖”

为什么有人说南京市简称“皖”

呵呵。有心理依赖吧?

南京倒是给安徽各地当了多年首府,明南直隶不说。满清建江南省,南京就是首府。满清分安徽省出去,安徽布政使长期借南京当首府,乾隆时才迁移安庆。

汊河华夏幸福最新消息 - 汇30资讯

所以,安徽省长期对南京有感情,这也是难免的事嘛。

南京简称宁,也就是曾称江宁府。而是安徽省的简称。

这个提问有点标新立异啊![捂脸]

众所周知,大南京在网络时代最响亮的外号难道不是“徽京”么?什么时候又简称“皖”啦?[呲牙]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两千多年间,作为南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交通中心,南京更是长江下游地区民众心心念念的、有着众多耀眼光环的大都会。

出生在南京江北不远的凤阳的明太祖、讨饭皇帝朱元璋打下天下后,于1368年(洪武元年)定都应天府治南京,并将其故乡凤阳定名中都,归治于以南京为中心、面积达23万5千多平方公里的直隶(大致辖今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区域);

明太祖第四子朱棣夺位后,南征北战,继续开疆拓土,并在1421年将首都北迁,为有别以北京为中心的北直隶,原以南京为中心的直隶改称南直隶;

清朝初期,原明朝南直隶区域变更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俗称江南省。布政使司(负责一省官员考核、发布解释政令、统管财税、科举考试的省府衙门)驻南京;

至1661年 (顺治十八年),拆分江南布政使司为江南左布政使司、江南右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仍住江宁(南京);

1662年(康熙元年),设安徽区域的巡抚(一省军、政长官及机构),驻安庆,“掌一省之政”;

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左布政使司取当时安庆、徽州府首字正式更名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省名由此而来,安徽省正式诞生。因安徽安庆境内有皖山(今潜山市天柱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故安徽省简称“皖”(可知,这“皖”与南京真的不搭噶![泪奔]);

1760年(乾隆十五年),寄居、“漂泊”在“老省会”江宁(南京)达百年之久的安徽布政使司衙门(省级行政管理机构),终于自江宁(南京)移驻到安徽“法定”省会安庆,回归其本应所在的大本营。至此,安徽省才正儿八经的成了一个“完整”的省份![捂脸]

其时,作为跨明、清两朝历时293年间的南直隶、江南省中心,南京一直散发着令人惊叹的光芒:

位于南京的江南贡院,培育、输出了明、清时期半数以上的官员。即便分省之后安徽的学子,仍须赶赴“老省会”南京的江南贡院参加科举考试,以求搏取功名厚禄的机会;

而由南京统领的南直隶、江南省区域,更是提供皇家税赋的重地(一度占比达1/3),税银、皇粮和精美的丝绸、瓷器等贡品,沿着发达的河运网络,源源输往帝都。期间,也正是徽州商帮叱咤商海、呼风唤雨的鼎盛期;

而令老南京深感自豪的南京军工板块中的百年老字号——金陵兵工(今南京晨光)即是合肥人李鸿章麾下的淮军系创办;而一百多年后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安徽的汽车摇篮——江淮汽车创办之初,也曾得到位于南京的南京汽车制造厂的无私支援!

到了民国,作为首都的南京,成为引领大工业文明及现代科技、教育、医疗乃至文化、娱乐的“首善之区”!南京,自然也是众多安徽人从文、做官、经商、卖苦力谋生的第二故乡;

新中国建立后的前几十年间,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军区、总统府、梅园、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玄武湖、新街口百货商店、中央商场、夫子庙、金陵饭店等,常常被当成了国家发展的地标而广为宣传,甚至屡屡进入了教科书,更成为南京周边地区,包括三面相邻的安徽地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谈资和梦寐以求的出游胜地!

新世纪,随着南京都市圈“圈子”的逐渐扩大,一直以来与安徽皖江沿线顺水而下的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还有或近在咫尺、或有方便快捷的铁路联通的滁州、宣城、蚌埠,甚至安徽省会合肥等地居民因前来南京求学、购物、就医、中转、旅游而产生的密切往来,进一步提升为两地间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融、要素互动的新景象:

围绕南京,苏、皖两省设立了江宁(南京)-博望(马鞍山)、浦口(南京)-南谯(滁州)、顶山(南京)-汊河(滁州)等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宁滁(南京-安徽滁州)、宁马(南京-安徽马鞍山)、宁和(南京-安徽和县)、宁天(南京-安徽天长)等从南京散发出的地铁(轻轨)线路规划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资源丰富、实力强大的南京高校、医疗机构、商业巨头,纷纷在南京周边的滁州、马鞍山、芜湖等安徽城市设立分部;

等等。

正是这长久已来的互动,让偏居江苏省境西侧、市域被安徽城市三面围合的南京,被自感受到冷落的江苏苏北、苏南的一些城市的网民们冠以“徽京”头衔,连带着有“大萝卜”性格烙印的南京民风,也被戏称“沾染”了安徽的豪爽气概![捂脸]

而被誉为“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最大一匹黑马”的安徽省会合肥,及其领衔的与南京都市圈互有重叠的合肥都市圈,则因南京、合肥间“距离最近省会”的近邻禀赋,正被一些网民畅想成长三角西侧、东部与中部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宁合大都市圈”。

作为苏皖地理中心,三面被安徽城市围合的古都南京,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与安徽各方面的联系无疑会越来越紧密。“徽京”的东西兼顾,也许正是其新街口创下“华夏第一商圈”的“秘笈”;

未来,期待在长三角龙头上海的引领下,在“徽京”和安徽省自己的省会合肥的双驱推动下,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能更加稳健、快速![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