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城市有“鼓楼”吗

  1. 你所在的城市有“鼓楼”吗

你所在的城市有“鼓楼”吗

杭州的鼓楼重建于2002年,仿造了明代时的鼓楼风格。它高高地矗立在杭州的伍公山下,一头连着新建的南宋御街,一头连着中山南路美食街。

不管是街的哪一头,都依然保存着一片旧民居。这里就是老杭州城的中心,也是游人来到杭州,寻访当地历史遗迹的不二之选。

你所在的城市有“鼓楼”吗 - 汇30资讯


杭州鼓楼曾经有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的更迭,也正反应了它的历史遭遇。

据记载,远至五代十国时期,杭州隶属于吴越国。国王钱镠就在今天鼓楼的位置,建造了一座城门,名叫朝天门。

到了元朝,改叫拱北楼。明代时,先叫来远楼,后叫镇海楼。


只是在明一代,沿海遭受倭寇的骚扰非常严重。当时就在镇海楼上安置了大钟一个,大大小小的鼓有9只,以作为紧急时报警所用。

可惜在嘉靖35年,即公元1556年此楼毁于火灾。当时的浙闽抗倭总指挥胡宗宪,为防倭寇而重建镇海楼,并请幕僚徐渭撰写了流传至今的《镇海楼记》。

只是当年的镇海楼的,也没能保留住。


上个世纪70年代,为拓宽道路,最终拆除了镇海楼。以致到了新时代,又不得不花钱再次复建鼓楼。

也许,历史本就是这么折腾的吧!

更多旅游资讯请关注本号。(图片来源:网络)

坐标广州,生活了将近十五年,没听说广州有鼓楼建筑。

▲击鼓以定更

鼓楼通常和钟楼毗邻,或合称“钟鼓楼”,设在城市中心,四面正对东西南北。在中国古代,将黑夜分为五更,每更次为一个时辰,即现代的两个小时。一般来说,鼓楼定更击鼓、钟楼撞钟报时。虽然各朝有所不同,但基本模式还是不变。所以我们有“晨钟暮鼓”“钟鼓齐鸣”“鼓打三更”等成语。从某种意义上说,鼓楼和中国古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也算是古人智慧的写照。▲西安鼓楼(来自网络)

作为西北人,可以说一说丝绸之路上各城市的鼓楼。首先从西安开始,西安鼓楼毗邻钟楼,始建于明初,里面原有大鼓,是中国最大的鼓楼,也是西安地标建筑,去过西安的人基本都知道。

▲陇西威远楼

甘肃诸城市所存鼓楼也不多,我参观过四五座。陇西有座鼓楼,也叫威远楼,始建于北宋,据说当时为防西夏而建,不仅报时,而且还有瞭望和警戒之用,现在是当地一大景点。再向西北到河西走廊,有四座鼓楼,即武威钟鼓楼、永昌钟鼓楼、张掖钟鼓楼、酒泉钟鼓楼。其中永昌钟鼓楼、张掖钟鼓楼、酒泉钟鼓楼,再加上陇西钟鼓楼,合称“甘肃四大钟鼓楼”,都保存完好,气势雄伟,可以看作是河西走廊文风鼎盛的见证。另外靖远钟鼓楼也声名在外,但我没去过。

▲张掖鼓楼(镇远楼)

有趣的是,武威钟鼓楼、永昌钟鼓楼、张掖钟鼓楼和酒泉钟鼓楼的对角线,居然在同一条直线上。刚听到传说,不以为然,直到亲自游览,然后在地图上划线证实,确信所言不虚。

没邀请,我不请自到答个题。

因为前段时间刚好专门去拍过西安的鼓楼。

不过我答题比较晚,貌似西安的热心网友已经贴了很多西安鼓楼照片。

作为西安的一分子,我也不甘落后。贴几张我上个月拍的鼓楼。我觉得,就照片质量而已,我的还算凑合(有点不谦虚了),最关键都是我的原创拍摄。

大冬天打车去拍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鉴于西安的朋友已经对西安鼓楼做过详细介绍,我这里就不赘述了。

顺便补充两个陕西的鼓楼。

这个是定边鼓楼。

这个是渭南鼓楼。

陕西境内,如果还有类似的古建筑,欢迎提供线索。我要去拍摄。

我是成英文,一个旅游学博士,教师,热爱旅游,尤其喜欢陕西文化,目前走遍陕西所有区县。

我们不一样!不一样!贵阳的鼓楼,大多数带有一种民族范,和其他城市的鼓楼风格不一样!

当然,最大的不一样,就是贵阳的鼓楼不像其他城市有些是修来打仗的,没那么血雨腥风和历史沧桑,贵阳的鼓楼,很多都是修起来欢迎游客的,所以,贵阳的鼓楼,往往下面有个门,有一种“远方的客人留下来,欢迎你进门参观”的感觉。

下面这个,位于贵阳市中心花果园的这座风雨桥,侗族鼓楼,算是主城区最大的一个:

在贵阳市高楼最集中的区域——花果园的高楼群建筑前面,一排风雨桥鼓楼,面对着南北交通主干道甲秀路,显得很气派,贵州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让人过目难忘。

从花果园风雨桥下穿过,有一种置身民族村寨的感觉,闹中取静,非常有设计感。

另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多彩贵州城了。

距离贵阳机场很近,也是民族风情非常浓郁的那种,这些鼓楼、吊脚楼、风雨桥,都是越来越成为贵州十分重要的民族元素。

这些建筑,成为越来越多的贵阳代表建筑,吸引着省内外的游客。

希望,很多年后,仍然能看到这些鼓楼,也是当代贵阳跻身中国二线城市的一个纪念吧。

舒城鼓楼

上面两张是来自清代嘉庆年间《舒城县志》和光绪年间《续修舒城县志》中的《舒城县城池图》。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鼓楼”字样和标识,而图中显示明清时期的舒城县鼓楼坐落城池中央,鼓楼大街(今鼓楼街)与考棚巷、云路街(今龙舒路)交汇之处。

笔者翻阅大量相关书籍,并未发现其中记载当年舒城鼓楼规模、盛况。如今仅留存鼓楼长街,下面笔者来说说这条古城最繁华的街道。

舒城县鼓楼街

△鼓楼大街卫星影像图(2017.10.27)

鼓楼街:由原凤凰桥街、古楼街和南门大街组成,南北走向,原是鹅卵石路面。为城内商业区之一。1920年夏,由城关商会发起、商户集资,曾整修一次路面。1934年,县人朱炳南领头集资又翻修了路面,改成中间3排条石、两旁铺垫鹅卵石。1938年5月,遭日机轰炸,沿街被毁房屋千余间。

上世纪50年代后,对沿街土木混合结构的平瓦房、草房,进行逐步改造,新建了一批市面商店房屋。1965年夏,十字街以南发生火灾后,由城建部门统一规划,新建了部分砖墙、瓦顶、水泥地坪、搭天棚大屋顶平房,沿街一面用女儿墙形式明面的建筑造型。

△十字街旧貌(《舒城县志(1986—2004)》)

1980年以后,沿街群众和单位自筹资金,先后新建和改造了部分旧房。1982年,将原条石、卵石路面改造为渣油路面,全长830米,宽15米,北连梅河路(现伸延至杭北干渠南岸),南至周瑜桥。1984年将“鼓”字改为“古”字。

△十字街(《舒城县志(1986—2004)》)

如今,鼓楼街北自桃溪路接鼓楼北街(北至北环路),南至南门桥通南溪路,宽14米,南北1.4公里贯穿老城区。

△舒城县鼓楼街(束文杰 摄)

舒城县城关镇鼓楼社区

鼓楼社区地处县城中心地带,辖区内拥有县城最繁华的鼓楼、乌龙井两条商贸街,著名的旅游景点“启德文化院”镶嵌其中。其区域为鼓楼街以西、龙舒路以北、梅河路以南、春秋小商品市场以东,辖区总面积0.28平方公里。包括公安局、肖家巷、县医院、玉带河、茶厂等5个居民小区,居民3195户,常住人口9650人,工作人员13名,驻区单位9家。直管党员167名,在职党员166名,社区内现有居民楼62幢,门面房620间,医院1所。鼓楼社区现有办公用房1000㎡,设有功能齐全的便民服务大厅、家庭发展服务中心、生活指导室、儿童乐园、图书室阅览室、e智空间、绘画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文艺活动室等,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建立完善。


编辑运营:束文杰

更多有关【安徽舒城】的社会、人文、历史、地理等,敬请关注头条号“出外龙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