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学好怎么办

  1. 青春期的男孩子不愿意学习,静不下来心,容易暴躁该怎么办
  2. 青春期的男孩子不愿意学习,静不下来心,容易暴躁该怎么办

    我是张旭语文,很愿意与您一起探讨问题的实质!

    青春期是每个人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人生坎,在这个坎子前面,人就会被分化为三六九等,一直到死亡才能归零。

    之所以被青春期分化为三六九等,并不是青春期的原因,而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因此,每个家庭在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时,就表现的天上地下般不同,结果自然迥异。

    我们无法让孩子没有青春期,但我们有方法管制青春期,让孩子顺利地迈过这个坎。

    青春期的孩子的生理、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的青春期行为表现不明显,能自行调节;有些孩子的青春期行为表观强烈,自觉意识差,无法自我控制,于是就会出现早恋、逃学、打架、上网、吸烟、酗酒、冷漠、懒散、出走、张杨、偏激等行为。

    男人不学好怎么办 - 汇30资讯

    那么,我们怎样来应对这些青春期行为表现强烈的孩子呢?

    第一、放弃命令、強制的家长作风。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单位领导以命令的口吻强迫你去做一件事,出于各种原因,你表面笑着接受了,可是你的内心却有一百个不情愿,甚止几天都情绪低落,还要找家人或朋友发牢骚,你可知你是一个成年人啊,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呢?就更不愿意接受命令和强制了。

    第二、不能当着他人的面教育、数落孩子。

    成人们把面子看的很重,如果你的丈夫(妻子)当着别人的面教训你,你会怎样呢?即便不当面翻脸,脸色一定是不好看的。青春期的孩子更要面子,所以,我们就更不能在别人面前教育、数落孩子了。

    第三、切忌和其他孩子作比较。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不愿听的就是:"你看某某多懂事,学习多好,再看看你。""你怎么就不能学学某某。"这样比较的结果,可能是孩子低头不语,或者白你一眼,心里却说:他(她)好,你找他(她)做儿子(女儿)去。也可能是立马和你顶嘴,或者发火出门。

    第四、绝不翻旧帐。

    翻旧帐让人想起了南霸天,一声我南霸天又回来了,穷人们便战战惊惊,可战战惊惊之后呢?没过多久,穷人们又把南霸天打倒了。你不能当南霸天,也不能让你的孩子每天都担心你会翻旧帐。

    第五、放弃喋喋不休。

    说话是一种艺术,点到为止、或者含而不露、或者旁敲侧击、或者欲言又止,诸如此类应该是说话的上乘境界。如果婆婆妈妈,唠叨不停,即便是成人都难以忍受,何况青春期的孩子呢?

    除了做到上述这五点之外,还要完成下面三个任务。

    首先,做一个细心的家长,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变化。

    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他(她)再狡猾,其思想一定会在平常的行为上表现出来,因此家长就要留意孩子在家庭的行为表现,一旦发现有反常行为,一定要搞请楚反常的原因,及时引导、教育。

    很多家长忽视了孩子在家庭的行为变化,等到班主任打电话来说:你家孩子逃课了。或者别的家长找上门来说:管好你家孩子,别再纠缠我家孩子。这个时候再管教孩子,已经太晚了。很多孩子就是由于家长的粗心大意而一发不可收拾,使教育成本大幅度提高,以至于不得不含泪放弃,要么初中毕业送去当兵,要么送到高职读书,要么让其出外打工。

    其实,孩子在家庭的行为变化是很明显的,只不过一些家长从来不关注罢了。

    比如:周六周日总是找理由外出,出门的时候总喜欢在镜子前照照,做作业的时候老爱发呆,时常有同学上班来找,特别重视穿着……

    细心是教育的本源,及时是教育的钥匙。

    其次,与班主任勤沟通,准确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班主任是与孩子每天相处时间最长的老师,还有班干部做助手。所以,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了如指掌。

    很多情况下,是班主任找家长,但是当班主任找家长的时候,孩子出现的问题恐怕已经大了。与其让班主任找家长,还不如家长找班主任。

    现在的沟通方式很便捷,打个电话,建个微信,就能准确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行为变化,就能及时有效地做出评判,从而实施切实的教育行为。

    一周、半个月、一个月与班主任沟通一次,对家长来说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这比逢年过节去班主任家走一趟,或者请他(她)吃顿饭,然后就等班主任给自己打电话汇报孩子的学习、行为情况,不知要主动、有效多少倍。

    做个勤快的家长,方能准确掌握自家孩子的变化。

    再次,家庭文明开放,切忌教育孩子时相互掣肘。

    凡是对孩子教育失败的家庭,都有一个共性:一方教育一方庇护。

    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孩子是自家的,骂也好,打也好,总归是不生贰心的。殊不知经常的打骂教育是导致孩子叛逆的原凶,尤其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聪明的家长往往是在孩子触犯原则性错误,而且调查请楚的情况下打骂一次就足够了,其余的时间,家庭总是处在文明开放的环境中。

    家庭教育最失败的莫过于父亲教育,母亲当面庇护,或者反之。这样的教育让孩子觉得反正犯错,总会有人罩着,不咋的。时间长了,家庭里谁也教育不了了,孩子的任性、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独尊就被养大了,最终遗害一生。

    家庭教育时,夫妻双方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战线上,哪怕心疼的不得了,也不能后退一寸。

    共建一个文明开放的家庭,保持教育时的绝对一致。

    总之,家庭生活方式虽然千差万别,但家庭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原则。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阳光地成长!

    [原创文章,引用需说明]

    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青春期的男孩的确非常让父母感到头痛:越是明令禁止的事情,如早恋、逃课、打架、上网等,他们越是要一一去尝试。而且这个阶段的他们通常变得非常暴躁,父母说不得,只要一说就跳起来了。

    我们的儿子到底怎么了?

    原因有三:

    第一、男孩进入青春期,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过剩。10-18岁时,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会快速增多,此时,男孩们就会变得情绪起伏不定,进而产生一些叛逆行为。从这一点来说,青春期男孩的叛逆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男孩在青春期出现生理与心理发展失衡的问题。男孩在青春期内心冲突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他们在身体上已经和成人一样了,开始渴望独立,渴望能够支配自己的学习、生活、交友等,但由于他们阅历太浅,很多方面又必须依赖成人,因此,两方面冲突会导致强烈的烦躁和叛逆。

    第三、家长错误的引导方式导致男孩叛逆。中国的父母很少愿意平等地倾听孩子的声音,朋友式的沟通少,权威式的家长多,常用的方式是唠叨、打骂,这种批评式的方式会引起青春期男孩的反感。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其实,当儿子进入青春期后,也就意味着他开始了一个探索个人身份角色的过程,这个过程,他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非常期望能够从父母那里获得确认:他不仅似乎有价值的,而且是可以被接纳的。他需要获得父母的肯定、指导和支持,想弄明白未来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该怎么走。

    因此,在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与其说怎样教育孩子,不如说怎样引导孩子,怎样与青春期男孩建立信任关系。

    第一、父母应该积极融入青春期儿子的朋友圈。

    青春期的男孩一般不太爱跟父母多说话,总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很多关心孩子的父母每天会小心翼翼地问:“今天心情怎样啊?发生什么事情没啊?”

    但孩子要么就是一声“没”就回复你了,要么连理都不理就关门进自己房间。

    父母与孩子似乎总像隔了什么似的。

    这时,不如父母主动走入他的朋友圈。可以帮孩子办生日派对、主动邀请其他学生家长一起聚会,或干脆组织一场亲子篮球赛等,从侧面了解孩子的动向。

    同时,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运动团体。青春期的男生总是有释放不完的荷尔蒙,让他们出去打打球、跑跑步,在运动中多认识一些朋友,有助于男生的成长。

    第二、每天用心陪伴10分钟。

    有一位学生家长曾经跟我分享过一种方法,我觉得挺好的,推荐给大家。

    他家孩子青春期时也是孤独、易怒。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找出了小时候父子俩经常玩的国际象棋,比划起来了。在相互厮杀中,两人不多说话,亲子关系却越来越好。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想得到陪伴,无论是父母的,还是同龄人的,但他们有时候不懂的怎样表达,父母的用心陪伴他们是感受地到的,并且从内心是非常感激父母的。这些亲子互动的小游戏,家长可以尝试一下。

    第三、及时帮孩子抚平情感创伤。

    青春期孩子压力大,喜欢自己默默承受,跟家长说起来也通常是轻描淡写,他们已经不太愿意感情外露,尤其在父母面前。这时,父母要多些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情感上的创伤,要多抚慰,尽量不要打骂。

    之前教过的一位高一学生,那次考试下滑很严重,老师多说了几句,男孩受不了了,当天晚上很晚没回家,家长打了很多电话都找不到,后来发现,孩子一直在他家最高的顶楼那里坐着,坐了一晚上。

    这位妈妈当时真的非常害怕孩子想不开。对孩子说:“孩子,你要真不想学习,咱别上学了,有很多人没考大学照样活得好好地,但妈妈不能失去你。”

    但孩子的爸爸比较理性,没有放弃孩子,他对孩子说:“不管老师怎么说你,同学怎么看你,在爸妈眼里,你在爸妈眼里都是最优秀的,爸妈会陪着你一起度过高中这个阶段。”

    后面,这位孩子果真从后几名进步到班级前十,家长分享会时,他妈妈说起这段差点落泪。

    幸运的是,这位孩子遇到了明事理的家长,没有把本在青春期的孩子继续往悲剧的深渊里推。

    如果您家现在也有青春期的男孩,请家长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心,多一些技巧,他们现在其实挺像一个正在发育的“宝宝”,也得哄着、爱着、相信他、鼓励他。

    祝家长朋友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