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怎么学

  1. 赵孟頫书法怎么学
  2. 赵孟頫书法怎么学

    赵孟頫诸体皆能,尤其实其楷书、行书和小楷,而且这三种书体的影响力都非常大。在这里以他的楷书为例,具体讲一下赵体楷书应该怎么学习。

    选帖,赵体楷书可供选择的范本有很多,如《三门记》、《胆巴碑》、《妙严寺记》等等都是学习赵体楷书的绝佳范本。

    读帖,临帖之前必先读帖,你能读出多少内容就决定了你能学到什么程度。

    用笔,学习书法用笔第一,笔法是任何书体最基本单位,不懂笔法就不可能入门。我们应该关注笔画的起笔、收笔的方式,包括它的角度、方圆等等。也应该关注到笔画行笔的节奏感,包括中间的提按、快慢等等。还应该关注到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变化,包括粗细、对称等等。

    结构,对于字形同样重要,在临习时,务必要找到参照,如第二笔和第一笔的关系、第三笔和第二笔的关系,以此类推,尽可能做到所临字和原帖字的万无一失。

    章法,赵体楷书章法疏密适中,不像颜体那么紧密,也不像欧体如此舒朗,不过任何楷书的章法都逃不过上下左右整整齐齐。不过笔画多的字适当写细,笔画少的字适当写粗,四角撑满的字适当写小,这些都是章法上规律性的东西。

    笔意,赵体行书多行书笔意,所以学习赵体楷书要特别注意每一笔之间的连贯性。从这一点上来说学习赵体楷书是非常容易向行书过渡的。

    赵孟頫书法怎么学 - 汇30资讯

    先把钟王的小楷写熟练再说,后人说赵子昂字稍有媚俗之态我是有点认可的,书法学习大抵如此,太过崇拜古贤一辈子也难得舒展一点个性,如果悟性不足则用自己的短板挤走先人的长处,急于表现个性又容易半徒而废或误入歧徒。一定要试者调整适合自己的比例。

    如果您驾馭毛笔的能力还不错的话,就差用心读临,用手比划了,时间久了,别说写帖,就连随便写点东西,你也能让它一股子赵味。

    对于赵孟頫的书法可谓毁誉参半,推崇他的人,认为他的字写出了魏晋风流,不愧为“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的书法家”;不认同他的人,则认为他的字过于“熟俗”,一幅“媚相”。

    但是,能真正理解他的字却有很大难度,就连其反对者的代表,早年曾大肆攻击赵字,但晚年他理解赵字后,也不得不佩服有加。

    要写好赵字,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吃透赵孟頫的书学主张对写好赵体非常重要。

    他的书法理论与书法实践是密切相关的,临习赵体时,要树立他的“中和”的学书态度,把握分寸,宁慢勿快,宁谨勿肆,这样方能逐步理解赵体的奥妙之处。

    2、掌握结字的同时,要更多地注意对线条的锤炼。

    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书写赵体,应以中锋为笔法的基调,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内部运动比较单纯,以彻底的中锋铸造出坚实的基盘,线条匀整而富弹性和韧性。

    3、临习赵字,重点应放在其精神流露处,写出“古意”。

    赵孟頫一生推崇“古法”,始终以学习二王、力追晋韵为己任,用笔遒润,结体开阔。学习时应注意线与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顾盼相映,力争在线条映带、速度控制、空间构成和情感体现上做到笔意流动而神藏不露。

    4、学习赵字应重视笔力锤炼,防止滑入媚俗一路。

    赵体书法属于优美一路,润秀圆转,结构匀称,摹习者往往容易浮于表面的流丽,而将字写得俗气不堪。

    学习时,可借鉴《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等与赵体结字风格较为相近的碑体,增加力度,使作品产生劲秀的效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赵孟頫的书法虽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无人能及,但究其行书笔法起源,当追至二王。曾言:“千古无人继羲献,世间笔塚为谁高”,以此表明自己始终追随二王书法的决心。他一生研习书法,始终师古正法,从不以所谓创新走捷。

    赵孟頫行书传世作品众多,包括《玉枕兰亭》、《光福寺重建塔纪》、《吴兴赋》、《王羲之轶事帖》、《深秋帖》等。笔法之妙,就连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早年看不懂赵孟頫的字,晚年时候也发自肺腑地说:“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赵孟頫的行书用笔简易,利于初学。曾言:“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习其书艺者能将其笔法、字形参透,便可得其要义;若在践行中认真领悟,理解他说的这段话,就有资格谈论书法了;倘能真正领悟、体会到他“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千古不易”的真实感受,做到有来有往,有去有回,有放有收,有起有止,相信终成大家!

    仔细研习赵孟頫的行书,运笔潇洒,走势酣畅,结字非常有法度,绝不会在得意之时忘形,这是其书法卓有所成之根本。看他的字:大小合适、高低匹配、疏密有致;飘逸中不忘根本,潇洒时牵丝纽连。大小有别、畸正不同、减省连笔、收放伸缩、有让有就、参差错落......妙不可言。

    学赵孟頫的行书必须认真、恭敬、规矩,只能循序渐进,不可极速达成。以我自己的体会,没有三五年的苦练,难触其根本;没有八年十年的坚持,不可能得其精髓。所以,恒心、意志、毅力非常重要。初学者,建议先学其规范行书,如《洛神赋》;待有所成,再临其书札,如《致季博札》,方可''上探幽微、窥得堂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