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怎么做学习的动力

  1. 如何养成学习的习惯
  2. 如何养成学习的习惯

    “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如何养成学习的习惯?”下面我有这么一些具体措施。

    学生怎么做学习的动力 - 汇30资讯

    1、形成学习习惯的15点具体要求

    1.会用点滴时间学习。2.写字 (握笔、坐姿正确,书写整齐美观)。3.听课 (集中精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会记笔记 (读书、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5.作业 (独立按时完成,书写整齐规范)。6.多动脑、勤思考( 对不理解的东西力求知道原因); 7.写日记(坚持天天写)。8.提问(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或同学请教)。9.有见解(与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10.爱阅读 (阅读成为每天必做的事)。11.积累(摘录、剪辑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12.预习(建立预习常规)。13.复习(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14.自学(能自学基本知识)。15.合作学习(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培养学习的习惯应从“小”做起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远而持久的过程,必须从“小”做起,第一,指习惯最好从小时候培养,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孩子小时候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因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越容易塑造,而且许多好的习惯与兴趣在孩子小的时候容易抓住关键期。第二,培养习惯从身边小事抓起,靠一朝一夕是不会养成良好习惯的,只有从小事着手,比如从分类整理自己的学习工具,保持整洁的书本等小事培养,慢慢才会培养出更好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家长、教师、同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处处是楷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会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为榜样,一言一行地去模仿。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有好的习惯,严于律己,做出示范,以自己的人格、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模范,这样给学生提供的是鲜明、生动、可模仿的行为模式,使学生在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成自觉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按阶段进行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成的,更不会在短期内形成很多良好的习惯。所以要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有的放矢的培养。比如,在幼儿阶段要重视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培养,诸如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等。对学龄前的儿童,要重点培养孩子善动脑筋、爱观察、对事物有好奇心等学习习惯。小学阶段要尽可能多地养成更多的学习习惯,比如做完作业自己检查,不会的字自己查字典,按时学习等等。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抓住发展关键期是关键

    有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12岁以后,应该让孩子逐渐形成许多良好的习惯。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理智地选择适合该阶段的良好习惯来培养,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小学低年级应该重点培养集中注意力、书写规范、按时完成作业、正确的坐姿、看姿、珍惜时间,学习上不磨蹭等良好习惯。如果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则困难的多。

    6、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家长教师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具有长期性、反复性等特点,所以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如此,只有经过不断的强化,让孩子慢慢进入了良性循环,才能逐渐内化成自觉的行为即成为习惯。据有关专家试验,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少要坚持三个月。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必须引导、监督孩子很长时间来培养习惯,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必会养成。

    7、同伴互助是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伴群体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利用这一作用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上总有一部分学习习惯很好的同学,在班上可以建立“阳光伙伴”行动,要求“一一对应”或“一二对应”,即一名具有好习惯的同学带领一名或两名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这要按班级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让学习习惯好的同学给予引导、帮助、仿效。这样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但加深了友谊,具有良好习惯的同学因为责任,习惯会变得更加完美,重要的是习惯不好的同学慢慢会得到改变。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伴群体的作用举足轻重,我们利用这一作用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上总有一部分学习习惯很好的同学,在班上可以建立“阳光伙伴”行动,要求“一一对应”或“一二对应”,即一名具有好习惯的同学带领一名或两名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这要按班级具体情况而定,目的是让学习习惯好的同学给予引导、帮助、仿效。这样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不但加深了友谊,具有良好习惯的同学因为责任,习惯会变得更加完美,重要的是习惯不好的同学慢慢会得到改变。

    曾经看过一句话,现在是个拼学习力的时代,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变得很重要。

    我自己的学习方式是这样的,不见得最好,但却是很适合我的。

    列一个 "to do list "

    先把一周的列出来,再量化到每日。打个比方说,我计划一周读完一本书,这本书可能有十章,我就会把它量化到每日读两章,五天读完,余下两天消化,写读书笔记。

    把要学的内容统筹

    所谓统筹,就是最近需要的总学习量做个评估,然后具体分配时间。比如,前段时间我要听一个网课,我估算了一下课时,有三十多节,每节课三十分钟。

    我需要在半个月听完,我就把总时间估算了一下,再用番茄钟量化。

    学习完每一个番茄钟要休息一下

    依旧以我上次的网课为例,我给每个番茄钟设定了30分钟,学习完一个,我就会休息一下,听听音乐,或者干点其他事情放松五到十分钟。

    接着再进行第二轮的学习,直到完成当天的任务。

    每个周末把所有知识复盘

    根据遗忘曲线,正确的复盘时间应该是第二天再看一遍,所以,我选择每周末进行复盘。把上周所学知识巩固一遍。

    不过,也肯定会忘的,不过没关系,如果忘的太彻底的,我周一会当新知识在学一遍。等到周末再复习时,基本就全记住了。

    再次重申一下,一定要做to do list,因为每做完一个,就用黑笔化掉的感觉,就像玩游戏升级打怪一样,真的是太爽了!

    我觉得好的学习习惯,如果理想状态就是从内小喜欢,从小有崇高的理想,那他行动的时候就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

    但是更多人不是那种状态,他们小时候还是一种玩的状态,学习很多人说是快乐的,其实很多时候是苦的,只有在坚持段时间,提高成绩有了收获后,慢慢才是快乐的,所以,从小的学习习惯,更多的还是一种父母的自律。通过父母的自律约束孩子的自律,当孩子慢慢自律后,父母再慢慢放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