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母杀人29日最新消息

  1. 为什么书籍上把隋炀帝杨广塑造成杀父篡位荒淫奢靡的形象
  2. 为什么书籍上把隋炀帝杨广塑造成杀父篡位荒淫奢靡的形象

    个人愚见,史书是人所写,经过这么多的改朝换代,真真假假已经不知多少了,杨广是很有才华,也很精明的人,他知道如何讨好母亲独孤皇后的欢心,论功勋也做过很大的贡献,开运河,发明科举制,开疆扩土五万里。在剧中对其妹妹起了歹心,觉得有些夸张了,虽然独孤皇后在世时,不允许文帝有三妻四妾,自然是对太子也是有此要求的,即使独孤皇后去世,没人能管杨广,但是杨广奸妹还是有很大抹黑成分的,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中,长幼尊卑是分的很清楚的,就算有调戏文帝的宠妃,至少在文帝死后吧,杀父弑君这个有可能。

    隋炀帝文治武功都是一流,且本人也具有雄才大略,开凿大运河,实行科举,为后世留下不世之功。粮食储备水平一直到盛唐也没有被超越,缺点是操之过急,思想太过超前,劳役过重,侵害了部分士族势力的利益。史籍对隋炀帝的描述主要是由唐朝修史,李氏王朝做为外戚夺权,为使自己合法化,自然会极力污蔑前朝皇帝,而从道德伦理上打击对手,最容易凑效。

    众多历史资料中,对于隋炀帝杨广都曾大加贬低,史料描写杨广得位不正,甚至称他还曾犯下违背人伦的“弑父辱母”之罪。事实真是如此吗?首先我们要知道,大隋朝始于杨广的父亲杨坚,杨坚是通过谋夺女婿的皇位,才建立了大隋朝,这是杨坚身上的污点。但我国首先推行科举取士制度的,便是杨坚和杨广父子。始自南北朝,多年国土纷乱的格局,也是被大隋所统一的。

    辱母杀人29日最新消息 - 汇30资讯

    其次杨广也是第一个将高句丽打服,并力主开凿当时世界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运河的君主。大运河属于内陆航道,它的开凿意味着大隋朝的南北运输将不再仅依赖于海运,而是可以利用内陆河来沟通南北贸易,繁荣大隋的经济。大运河对于后来的李唐王朝而言,就像是秦朝的郑国渠一般,促成了李唐王朝经济上的大繁荣。

    李唐王朝覆灭大隋以后,四海臣服,最早向大唐称臣的番邦便是当时的契丹和奚族。契丹和奚族正是看到大唐征服了高句丽才做出了如此选择,而高句丽之所以选择臣服大唐,正是因为被杨广打怕了,打得人口凋零。所以说李唐王朝的盛世,是站在杨坚、杨广父子两代人经营的大隋肩膀上发展起来的。杨广有缺点吗?答案是有,杨广太过自负,太好大喜功。杨广打高句丽,开凿大运河的做法并没有错,但他有些操之过急。这是因为如此滥用民力,才让李唐王朝钻了空子。

    要想知道杨广有没有弑父辱母,先要看当时的背景以及杨广的母亲宣华夫人。公元604年杨坚驾崩,杨广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大隋皇帝的宝座。然而杨坚的去世,却让杨广陷入了流言蜚语之中。隋朝史料记载: 从公元604年初春开始,杨坚便定居仁寿宫,随后杨坚便将朝中事务交给了太子杨广来打理。又过了两个月,杨坚却突然患病,等到了秋季,杨坚的病情突然加重,处于弥留之际的他紧急召见了心腹大臣,交代起身后事。从隋朝史料记载便可得知:杨坚应该是正常死亡,因为能召见大臣,嘱托身后事,正说明杨坚此时的头脑十分清醒。随之杨广弑父之也就说根本不存在。

    而流言之中,杨广“辱母”的对象便是宣华夫人陈氏。陈氏原本是陈国皇帝的女儿,陈国覆灭以后,陈氏被纳入了杨坚的后宫。入宫后的陈氏十分受宠,独孤皇后去世以后,陈氏更是负责打理起六宫,其地位已经堪比皇后。杨坚身染重疾以后,便组织大臣们来处理朝政。杨广见父亲病重,就准备做些后手,以防隋朝在国丧期间发生大乱。所以当时的杨广就给杨素写了一封信,询问朝中百官的动向。谁曾想信却被杨坚得到,当时的陈氏便趁着杨坚猜忌杨广,声称杨广对自己有无礼之举。随之杨坚招长子杨勇入宫,准备更换太子。

    察觉到杨坚动向的杨素,赶紧派出兵卒驻守杨坚的寝宫仁寿宫。杨素下令,所有人都只能进,不能出。这就是说杨素已经变相将杨坚和一众大臣给软禁了起来,其中也包括杨勇。杨素此举最大的获利者便是杨广。后来深感得罪了杨广的陈氏,却收到了杨广所派使者,送来的一个锦盒。陈氏原本以为锦盒内装的是毒药,谁曾想却是一枚同心结。正是这些,才让民间开始出现,杨广弑父辱母的流言蜚语。

    竟然杨坚已经病入膏芒,已经是太子的杨广只需要耐心等待几日便可,为何他偏偏要如此冒险呢?即使陈氏生得再貌美如花,杨广真的会为她,断送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在《隋书后妃列传》中曾记载:昔年还是晋王的杨广,为了结交受宠的陈氏,送去了不少珠宝。因此便可以说,陈氏是杨广安排在杨坚身边的眼线,杨广和陈氏是夺嫡过程中的盟友。既然是盟友,那陈氏又如何会状告杨广呢?

    即使杨广真的被陈氏所迷,陈氏又不傻,是选择即将去世的杨坚,还是选新皇杨广呢?久居深宫的陈氏,应该很聪明,很懂得审时度势。杨广以储君身份和陈氏结盟,只要陈氏不傻,杨广就是她未来富贵荣华的保障,这样的陈氏又如何会会状告杨广呢?所以杨广弑父辱母之说,根本就是李唐王朝修改的史料,对杨广进行的抹黑。

    参考资料《隋书》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二世而亡的罪魁祸首,是后人所公认的暴君。在史书上虽无明确其弑父的过程,但是却或多或少地暗示了杨广是杀了隋文帝杨坚的真凶。

    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杨广隐忍多年,终于取太子杨勇而代之

    说起隋文帝杨坚,那也是古今少有。他和自己的妻子独孤伽罗曾经发誓,今生无异生之子,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他确实也做到了。因此,无论是杨坚也好,还是独孤伽罗也好,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忠贞不渝。

    只是很可惜,杨勇是个直肠子,没有那么多心眼,所以他也就按着自己的性子来了。当时,杨勇的正妻是元妃,独孤皇后对他特别喜爱。与此同时,杨勇还有一个爱妾为云氏。杨勇独宠云氏,冷落元妃,使得元妃最后郁郁而终。

    这件事情被独孤皇后知晓以后,十分恼怒。她一直觉得是杨勇害死了元妃,因此对他一直十分不满。

    与之相对的,则是杨广的隐忍。他十分知晓杨坚和独孤伽罗的性子。所以他日常的所作所为都是根据杨坚和独孤伽罗的要求来的。

    独孤伽罗喜欢自己的儿子对妻子忠贞不二,杨广就在表面上独宠萧妃。杨坚喜欢节俭,杨广就吃穿都非常朴素。

    渐渐的,杨坚是越看杨广越顺眼,越看杨勇越不顺眼,最后在独孤伽罗的建议下,杨坚终于废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已经是太子,为何还要弑父?

    关于杨广弑父的记载,《资治通鉴》上是这么说的:当时杨坚病危,杨广为了以防万一,便向宫中的杨素询问情况,谁曾想这份询问的书信被错误地送到了杨坚的手上。杨坚看了以后就大怒。这还不止,在这之后,杨坚发现自己的宠妃陈夫人脸色不对劲,就询问其缘故,一问之下才知道是刚刚杨广对他无礼。一怒之下的杨坚当即有了废太子的念头,于是逼不得已的杨广选择了篡位。而杨坚也在这个过程中死去。

    虽说在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隋文帝是如何死的,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史书上是暗示了杨广弑父的。

    然而,这一记载本身就没有什么可信度。杨广取代杨勇的过程,并非是杨广比杨勇优秀,而是因为杨广善于隐忍,善于伪装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何会在最后关头选择暴露自己呢?

    再者,杨广调戏陈夫人的举动也很奇怪。杨广因为知道杨坚和独孤伽罗喜欢自己的儿子忠贞不渝,所以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独宠萧妃,只为了赢得父母的欢心。这足以说明在美色和权力面前,杨广选择的是权力。

    因此,这些史书上的记载很可能是唐人编造的。而之所以后人会对杨广弑父的情节如此信以为真,大概是因为杨广即位后的模样和这样的桥段十分匹配吧。

    结束语

    杨广本来就是太子,为什么要在杨坚快死的时候弑父夺位?杨广确实算不上是一个好皇帝,但是要说他在隐忍了那么久以后,突然要弑父夺位,这个真实性还是有待考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