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电动汽车

  1. 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是谁写的,为什么喜欢
  2. 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是谁写的,为什么喜欢

    高中时背过大量的古诗词,有一首诗词,可以说,对它是一见钟情,韵律感十足,读起来朗朗上口,以花拟人,意境优美,这样清新的小令,来自我们伟人毛泽东主席。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泸州电动汽车 - 汇30资讯

    我们常说,要品鉴一首词,要更好了解作者创造这首词是为了表达什么?我们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心情,那这首诗词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被创作出来的呢?

    这首词创作于1961年,而在过去的1960年,中共代表团和苏共代表团,在罗马尼亚召开的共产党与工人党的代表会上,产生严重的分歧,在激烈的争论中,双方难以达到一致意见。

    会议结束后,苏共代表就出尔反尔,撕毁了上百份重要的合同,撤走了在华的所有专家,还停止供应重要设备,这一招毒的很,相当于切断了科研设备的进货渠道。而此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落井下石,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这是外忧。

    除了外忧外,中国当时还正经历着内患呢,三年自然灾害,令很多人活活饿死,特别是河南一带的灾情更是严重。五零后出生的人,应该对这三年忍饥挨饿的日子终生难忘。

    面对一个满目残痍的国家,毛主席率领着全国老百姓,顶住了压力。苏联撤走专家,不帮我们,我们自已研究,没有吃的,调各路专家研究如何让农作物增产,大家互帮互助。

    中国人的自力更生,团结一致的精神向来是让世界为之钦佩的。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困难面前,大家艰难的熬过去了,伟大的中国人没有被打倒。

    1961年,毛泽东在广州,在即将召开的中共会议期间,他读到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的小令,让他很是喜欢,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消沉情绪,让他不是很满意,于是提笔,续写了一首卜算子。同样是颂梅,但毛泽东的词表达出来的境界却更乐观,积极。

    毛泽东通过这首词,鼓励中国人民都能像梅花一般,不畏严寒,勇于战胜困难。从文学修辞角度来说,毛泽东的卜算子,将托物言志写出了相当高的境界。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而最高的境界莫过于给人带来正能量,激励自己去变得更好。这样的作品,无论时代再怎样变迁,它都会如一颗璀璨的钻石,经久弥新,光芒万丈,任时光流逝,都能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我最喜欢这首打油诗,里面的诗句特别的激发人的斗志:

    虎伏深山听风啸,

    龙卧浅滩等海潮。

    海到尽头天做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谁无虎落平阳日,

    带我风山再起时。

    有朝一日龙得水,

    必令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虎归山,

    必要血染半边天。

    再配上我的奇石《脚踏实地》,妙哉妙哉[祈祷][祈祷][祈祷]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背井离乡的日子,观念家乡的一草一木,慈祥的母父母亲,兄弟姐妹,还有儿时玩耍的麦场草垛,时光如梭一晃半百回不去的时光再也没有了,只有浓浓的回忆,仿佛是昨天……

    感谢邀请!

    我最喜欢的一句诗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2月创作的。

    这首词突出体现了毛泽东主席词风的雄健、大气。词中作者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同构,目视“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贯通几千年,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其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主旨。“今朝”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今朝”的风流人物具有更加卓越的才能,必然不负历史使命和人民重托,必将超越于千年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这结语,震撼千古,是超越历史的宣言,是改造世界的壮志,是革命者伟大的胸襟和抱负!

    每读此词,俱是崇敬满怀,激情荡漾,豪情万丈!

    我是清悠初见,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纵观数千年中国诗词,有很多流传千古的名句,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伟大的毛主席1935年写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从这句诗里,可以看到毛主席豁达的胸襟和战役必胜的信心,也表达了毛主席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后的激越情怀。

    毛主席是我国近现代最优秀的古体诗诗人,写这么首诗时,中央刚开过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并由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继续开展长征,红军从娄山关北上,准备在泸州和宜昌之间渡过天堑长江。

    但由于在路上遇到国民党阻截,由于毛主席果断地决定第二次渡赤水,折回贵州遵义,于是第二次跨越娄山关。娄山关是贵州四川的交通孔道,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娄山关战役的成败则决定了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当到了2月25日,红军继续向娄山关挺进,在路上与黔军遭遇,并大败黔军。其后红军沿盘山道猛烈进攻,到了傍晚,终于把这座娄山关这座雄关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大部队顺利通过,摆脱了国民党的堵截,开始迈向胜利的前程。

    由于这一仗意义非常地重大,因此毛主席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不朽之作,写下了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句诗内涵丰富,从中我们看到中央红军跨越雄关,踏平险阻的无畏勇气和坚强决心,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弘扬了中央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句诗饱含感情,精警至极,使人情感在获得感染的同时,又感受到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