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消息作文范文

  1. 初二作文该如何写
  2. 江苏2019高考作文"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如何审题立意

初二作文该如何写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要弄清孩子的作文水平如何,然后根据实际水平找到相应的对策。先看以下内容: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类卷(60—55),符合题意,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情真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准确、流畅,有文采,标点正确,600字以上。

二类卷(54—48),符合题意,立意正确,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有一定的生活感受,感情较真切,内容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基本准确、通顺,标点正确,600字左右。

三类卷(47—42),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思想健康,有一定内容,结构较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标点错误不多,不足600字,但字数相差不大。

四类卷(41—36),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明确,感情欠真切,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字数相差大。

五类卷(36分以下),不符合题意,文理不通,结构不完整,层次混乱,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

结合评分标准,理解优秀作文需具备哪些要素,再看看自己的作文,欠缺那些要素,哪些需要改进,然后查漏补缺。

写好一篇优秀作文需注意几点方面:

一、立意深刻、中心明确

二、内容丰富,言之有物

三、语言通顺,生动流畅

四、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五、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最后总结一下:审清题、定中心、选素材、分层次、列提纲、写首尾。素材选自己熟悉的生活,可以小见大,少一些套话,多一些情感。还要注意作文的体裁,写记叙文一定注意情节的设计及细节描写。

篇幅有限,无法详述,总之一句话:多看书,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唯一法宝。

以上。


八年级语文消息作文范文 - 汇30资讯

言为心声、情动于中,辞发于外。好的文章无一不是人们激情感慨之作。有了情感,思维自然活跃,心潮涌动澎湃,思想的浪花碰击飞溅,很想一吐为快,哪里还有冥思苦想的窘境?有了丰富的情感,常常会产生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下便如“自有源头活水来”,下笔千言,如有神助。有了丰富的情感,还常常能产生灵感和美感。文章要感人,首先自己要对生活有所感悟。

  要把生活这股活水引入作文的水池。生活--只有学生熟悉的生活才是学生作文文思泉涌的不竭的源头。初中生尽管年龄不大,生活阅历有限,但爱好广泛,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如报刊杂志、电视、互联网等,无限广阔的世界便展现在眼前。这里,总有学生熟悉的事物、喜欢的东西,更有许多蕴含深意的素材,如果再加上教师的挖掘和引导,或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或展示含蓄隽永的材料,或创设激动人心的情境等,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写作兴趣


到了初中,写作就是一件反应你认识周边世界的最好检验了。首先,大量的阅读是无法避免的,不是从初二开始,应该从小学就开始。阅读的话题太大了,如何阅读,读什么,都很重要。阅读的书籍,不要童话、科幻等趣味性特强的,经典的作品,初读,是特别枯燥的。只有能每次平静地坚持阅读半小时,并且还要做高质量的批注,不明白的地方,还要查证和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坚持把一本经典读完。你会觉得,认知世界就不一样了。写出来的作文,就有了一定的高度,就有了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思想了。写作也分三种境界,最低级的就是能写文从字顺的文章,没有文采没有新鲜观点。第二重境界就是有文采无创新思想。第三重境界是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所以,初中作文,要想写好,不光光在文采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多阅读经典,那种逐字逐句的啃,你的作文终会变得独具魅力的!

做好五步(主要),写作无忧。

第一步:多读优秀习作范例,多读课外书。优秀作文读多了,就会体会到优秀作品是怎么写出来的,渐渐地就在实际习作当中会去模仿,模仿多了就会超越。如八年级下册应用文体裁多,如第一单元的仿写;第二单元的说明文;第三单元的学写读后感;第四单元的演讲稿;第五单元的游记。这些体裁都需多看优秀范文,去模仿,去超越。另外要多读课外书,除积累外,还能学到多写作上的表达手法,就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就不发愁写作了。

第二步:审题。审题是实践作文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没审对题,作文基本上就白写了(跑题作文),所以,要抓关键字词,认真审题,读上几遍,仔细琢磨,确定了再下笔去写,这样保证不会写出跑题作文。

第三步:选材。不论是让写何种体裁,都要选立意高的,新颖的,积极正面的,自己把握性大的材料,除非让写反面、消极的才能去选,但最终还要扣到积极的正能量的主旨上来。

第四步:细节描写要到位。在写作文的主要内容时,就要用上准确的表达手法,如:各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等);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等);抒情方法:借景、借物抒情;多种说明方法;对比;一连串问句;前后照应等多种方法来让作文的主要部分描写具体到位,具有感染力。

第五步:别具特色的开头、结尾。写作文时,开头和结尾很重要,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经常说“写作要突显龙头、凤尾”,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模仿名家名篇的开头和结尾方式来进行自己的习作,会很有成效。

自己的见解,希望向同行们多学习!

(图片来自网络)


初二的语文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定要点题和细节描写。作文题材最好选用记叙文。何谓点题?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停地抄题目”。要想扣题紧,无非是疯狂地抄题目。当然,这个抄题目不是硬生生地往作文里塞,搞得前言不搭后语。而是只要时机好,就开始连击。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一定要在选材上出奇制胜,靠新奇、别人想不到,一鸣惊人,打败所有人!我承认一篇好的新奇的作文确实可以给阅卷老师不一样的感觉,但是一旦你的新奇没有抓好,你很有可能就会偏题,偏题的作文,就算立意再新颖,阅卷老师一样也不会给高分,所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然后抓新奇

给还在为作文烦恼耳朵童鞋们提一个简单的练习选材的方法:

模仿法一:约等于模仿法。更换类似对象

如果你看到一篇写坚守技艺的木匠写得惊为天人的记叙文,那你可以按照原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模仿他的语言风格,自己写一篇坚守技艺的铁匠、坚守技艺的木雕师傅等的记叙文;

如果你看到一篇写愿意载跌倒老人去医院的出租车师傅写得惊为天人的记叙文,那你可以按照原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模仿他的语言风格,自己写一篇愿意载跌倒老人去医院的滴滴快车司机的记叙文。

不要觉得浪费时间or模仿别人可耻,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不屑于模仿,永远不可能在原基础上进步。

模仿法二:加法(+)模仿法。补充、更换限定词

换一个类似的对象是比较简单粗暴的模仿方法,而常常会带来这样的问题,如:“助人为乐的出租车师傅/滴滴快车司机写烂了,有什么好模仿的”?

那么就可以换加法模仿法啦。

我举个之前我的学生写的记叙文,我自己觉得立意特别给人启发,虽然有一个过于奇怪的bug,但是大家能受到启发是最重要的

大体就是,11点左右,用手机老是打不到车,后来发现出租车司机把滴滴关了,因为那个点有许多老人买了菜想打车,不会用滴滴,为了能让老人打到车。(我觉得大爷大妈嫌车贵一般不会打车,不过不妨碍这个例子给人启示)

这个加法公式很简单:出租车司机+不用滴滴=关怀老人的善良司机。

同理,还会有不愿改行+木匠=坚守技艺的匠人;利用互联网+上传免费木匠技艺视频=随时创新的智慧匠人;耗时但耐用的木匠手工家具+流水线生产家具=现代文明怎么了……等等等等,自己随便想想关键词,随心所欲,就会有很多素材和角度啦。

(议论文的)模仿法三:反转模仿法。从反面立意

以上两款模仿法,记叙文、议论文都适用。因为记叙文的立意通常比较阳光,反转模范法适用范围有限。比如我写不愿改行+木匠=坚守技艺的匠人,反转后,写“一改开就改变职业+木匠=感慨匠人没有工匠精神”,可能比较黑暗奇怪。当然作为负面对比例子还是可以带过几笔的。

反转法很简单,就是别人正面说得有理,特别好,你想试试反面有没有话说或者别人正面说没理,你从反面有别的想法或者你看到生活中某个做法,你觉得这样处理不好,就可以形成自己的作文。

还是举个例子,举议论文的例子吧。别人说“应该修复圆明园、长城等古迹,还原昔日辉煌”,反转立意就是“不应该修复圆明园、长城等古迹,因为古迹本身材料就有历史感,破碎的地方能够提醒后人balabala”,三四个方面原因列好,你再通过引用一些相似命运的,没有修复怎么样,修复了又怎么样,比如圆明园提醒我们历史耻辱,修补后的长城被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评论“不是真正的长城”,走了很久到了没有修复的野长城才感叹“终于来到了长城”等等,填充血肉,拓开来讲,一篇文章,不就写完了吗?

熟练运用以上三款模仿法,一篇好的作文,还不是信手拈来?

江苏2019高考作文"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如何审题立意

从该作文题目审题来分析:往小了看是要写“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存才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共存共生才能共同进步,人类文明才能向前迈进”,往大了看,是要体现“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经济、文化、资源等的相互交融、相互弥补才能让世界更加繁荣。”没有一个人能脱离于群体而活下去,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脱于世界之外而富强。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充分体现了该作文题目的主旨,当今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策略更是将“共存共生”之道传向世界……

物各有性,这里的性是指“属性”、“理性”,是指的“道”,千万不要理解成为“性情”、“性格”了…

江苏2019高考作文题: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我只取论语:君子和而不同。逆向思维可变作:一一一不同而和。以此四字破题立意。

世间万物,各有不同。精彩纷呈的世界,由各种不同的事物构成。放眼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节令,梅兰竹菊,各有芳华。古今中外,各有传承。

题目可写的范围和题材非常广泛,无论以物论人,以事喻理。大至不同国度间的交流,小至家庭中的父母子女,或同事朋友的相处之道,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是各有“个性”而互相依存的关系。

选取和描述了几种不同的事物,这些事物虽“物各有性”,但却能“共存相生”,并且能产生出“酸甜苦辣咸”而使“百味纷呈”。最后,就到了我们画龙点睛的文章结尾:“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教训?悟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呢?这才是文章的高潮!

考生如古文知识丰富,可以文言文作此文章,800字之内可包涵的内容更丰富,也对应了题目的文风,应该有加分的。若此,北大,清华可期也。个人浅见,感谢阅读。


这篇作文要联系一带一路来写:物各有性,亚洲是亚洲,欧洲是欧洲,世界是世界。

关起门来发展,亚还是亚,欧还是欧,世界还是世界。

五味调和,共存相生,引出一带一路才是联系亚欧和世界的纽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命题呼之欲出。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者早已看穿了一切。

世界大同,命运与共。即便有人反对,也是倒行逆施,自绝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样写,不知道能满分不?😂

今年江苏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如既往的抽象。

这样类型的题目,很多考生都有内容可写,但是要想写好,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今天把作文题目,拿给贵州一名同学,我想了解一下,他是如何看待我们江苏卷的。当他看完题目之后,他只告诉我:“我一看到这个,还真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我没有多说什么,我让他再看一下,等了半天他还是摇摇头。

以下是江苏省今年高考作文题。

我安徽的一位同学也要看这个题目,看完题以后,他说:“这种有什么难写的?不就是人生五彩缤纷吗?”还有人说可以把题目定成《百味人生》。

其实我觉得,如果要让一个18岁的孩子谈论百味人生,谈论辛酸苦辣,文章一定没有说服力、没有质感。谈人生、谈大道理肯定会落入俗套,出题人的目的就是让普通人很普通 让厉害的人脱颖而出。

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百味人生》也不是不能写,如果语文功底还可以,也体察过生活的艰辛,我相信还是可以写出一点东西的。

关于这道题目我有自己的看法: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理解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能力,如果让相同个性的人、相同能力的人聚在一起,那么他们所汇集的力量,都是相同的。

这就好像在一个地方开一家电影院,结果大家发现很赚钱,所有人都跑来开电影院,他们擅长的都是播放电影,这样发挥不出这个风水宝地的作用,相交于同一个地方开不同的店铺来说,前者就单一落后了。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只有把不同能力的人、不同个性的人融合到一起,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果一台机器,只有相同的零件,那么它的功能是很稀少的。机器有各种各样的配件,以及功能作用,那么这台机器是高效能的。

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这句话就提醒我们,可以把水和盐这样的东西,推广到做事方面,或者推广到做人、做团队上面。

总结一下,我们是不是可以写,如果能够把不同的人聚集到一起,组成一个团队,那么就可以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让整个团队的产能更加高效?让整个团队可以更好生存下去?

这样立意就比《人生百味》更好一点。在考场上能够写出人生五彩缤纷的人,多如牛毛,要想从中胜出,必须要另辟蹊径。

当然,对于这个高考题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这个,还有很多,在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一个视角而已。

对于这种高考题,你有什么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