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传奇第一集

  1. 哪些是你去了四川才知道的新鲜事

哪些是你去了四川才知道的新鲜事

非常感谢楼主的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个外地人,2000年来四川读大学,第一次来到四川的时候,确实有很大的不适应,也看到,听到一些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听到过,体验到过的新鲜事,在这里呢,我就先举两个例子吧。

成都的采耳:

以前在安徽的时候,从来没想到过挖个耳朵也能成为一种职业和服务,到了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看到这样的牌子的时候,就特别的好奇,然后就去围观了一下。一整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而顾客则舒服的几乎呻吟出来,确实令人惊奇,我能想象到那种舒服的感觉,可惜至今也舍不得套30块钱挖个耳朵,怕回去说个爸妈,会被骂死,哈哈

李冰传奇第一集 - 汇30资讯

结婚不要彩礼:

因为我是来自于北方的农村,在我们那边,彩礼,可以说是结婚中不可或缺的习俗,而且彩礼的数额非常大,以至于造成大部分人为了彩礼而弄的全家负债累累,在我的潜意识里,全国各地应该都差不多吧。可是自从来到重庆这个城市,我突然发现,这里居然是一个不需要彩礼的地方,确实令我吃惊,也为之庆幸,幸福。因为刚好我自己的老婆就是个重庆人!事实也确实如此,我2006年结婚的时候,老婆家里确实一分钱的彩礼都没问我要过,想想我安徽老家的同龄的兄弟们,为了彩礼而东奔西走,确实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其实也发现四川这个地方确实有很多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期待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去发掘,感受,体验!朋友们,你们觉得还有哪些是来到这里才知道的新鲜事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私信或者在评论区留言!

之前以为成都不大,去了才发现成都市区挺大的。

之前以为成都跟中等城市差不多,去了才发现成都也像超级大都市。

之前以为雪山离成都很远的地方才有,去了才发现有个四姑娘山离成都挺近的,景色也挺好的。

之前以为成都都是成都人的,去了发现外地人也很多啊。

之前以为成都美女很多,去了感觉跟其它地方也差不多啊。

之前以为成都很热的,去了才发现真的很热啊啊,哈哈😄


北京人一枚。四川的新鲜事,要不然我们先从耳朵说起?

成都——掏耳朵不光是一项职业,还有掏耳朵协会和擂台赛!

在成都的少城公园、锦里等不少地方,都能看到有人掏钱请人给掏耳朵。

一开始觉得很新鲜,后来才知道:这个职业的正统称呼是采耳师。

采耳是四川特有的一种耳文化,能让人在酥痒、紧张、刺激的掏耳体验中得到最大的享受和放松,因而又有人将其称为“小舒服”。

据统计,全成都有大约2000多名采耳师,还有采耳协会以及采耳擂台赛。

网图侵删

四川——同样是耳朵,“耙耳朵”的说法跟采耳没关系。

在四川,每个人说你“耙耳朵”时,都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后来才知道,四川方言“耙耳朵”的意思,大致上等同于“妻管严”——意指怕老婆的男人,对老婆言听计从的男人。

想当然地以为这跟采耳是不是有关系啊?

答案是没关系。

耙耳朵的说法,据说是来源于自行车改装的“偏三”、“偏斗车”,因全部都是丈夫蹬车,妻子坐车而演变得名。

网图侵删

网图侵删

成都——啥叫“吃讲茶”?什么是“六腊之战”?

有一本书名叫《夜谭十记》,作者是马识途。

其中有一篇《盗官记》——好吧,说这篇文章你可能不知道,但根据它改编成的电影,十有八九你知道,那就是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

《盗官计》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你们去过成都吗?那里有一个少城公园,少城公园里有一个鹤鸣茶社……那些做小生意的,当教员的等等小市民们,就在这里来谋事、说合、讲交情、做买卖、吵架、扯皮,参加“六腊之战”,“吃讲茶”。

原创:拍摄本书的封面

文中写的是民国时期的少城公园,现在是成都的人民公园。

“吃讲茶”和“六腊之战”这两个说法,让老非听上去一头雾水,直到后来才知道。

“吃讲茶”听着貌似很文雅,说白了其实就是打架斗殴。两个人,或者两帮人有了争执,彼此僵持不下,就会去请一位袍哥舵把子,到这里把双方的道道摆出来,评评理。能谈拢当然可以喝茶,谈不拢当场就会干起来,搞不好就有死伤。此谓“吃讲茶”。

“六腊之战”其实就是旧历的六月和腊月,是教员们受聘期满的月份,到了这个时候,教员们为了抢夺饭碗而四处奔走,此谓“六腊之战”。

网图:少城公园

南充——蓬安县的周子古镇,名字来源于名人效应。

周子古镇,兴盛于唐宋年间,被誉为“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镇”。

汉代,带着美女卓文君私奔的司马相如,在这里留下了一座“相如坟”。

唐代,吴道子曾在这里写生——很拉风的那种,因为是奉旨写生,要整一副“锦绣嘉陵三百里”的命题画作给皇上御览。

没过多久,颜真卿也曾跑到这里,短暂地上班打卡。

原创:拍摄于周子古镇

时间到了宋代,又来了一位牛人。

不知道是仰慕司马相如的文采,还是艳慕司马相如的爱情,他专门跑到蓬安来怀古。

这位估计你知道,毕竟语文课本要求背诵的《爱莲说》,就是他写的。

他叫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

他去怀古的时候早已闻名天下,结果被蓬安的文人学子们围住不让走,只好在这里登台开坛,办了一段时间的培训班;顺带手还把人家古镇的名字给改了,这就是周子古镇名字的由来。

原创:周子古镇

川人从军——严格说来,这不是新鲜事,而是应该肃然起敬的历史。

翻翻中国近代史,“无川不成军”真的是令人动容!

抗战最困难的时期,四川承担了全国财政支出的30%以上,都是川人勒紧裤腰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据何应钦统计:四川出川将士的伤亡人数,约为全国的五分之一,居全国之冠!

这不是新鲜事,但写在这里的原因是:你若不知道的话,就应该去知道。

网图:川军纪念碑

宜宾——老板娘说:墙上贴的四川话你要是都知道意思,这顿饭不收钱。

去宜宾屏山县的龙华古镇旅行,在某个餐馆的墙壁上,看见了好几张墙贴,写的都是四川方言。

看我是外地人,看得还很认真,老板娘哈哈一笑:你要都知道意思,这顿饭免单!

我直接就放弃了——这上面的字老非我都认识,预估它们也都认识我;只是合在一起到底是个啥意思,一大半我都是一头雾水。

四川话太有意思了。

原创:拍摄于龙华古镇的某店

原创:拍摄于龙华古镇的某店

老非喜欢旅行,也喜欢对目的地尽可能地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四川值得去旅行的地方,值得去了解的历史,实在是太多了。

唯有四川话,我是死活都没法入门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