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汽车香薰蜡烛推荐品牌

  1. 你见过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他低调到什么程度

你见过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他低调到什么程度

我来答。我选毛泽东称其为"孙行者",又名“胡子将军"的~孙毅,他低调到人们误认几十年,从不解释。

孙毅(1904年-2003年),河北省大城县人。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出任空军学校教导员、参谋长、教育长,解放战争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济南汽车香薰蜡烛推荐品牌 - 汇30资讯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从下面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孙毅将军是有多么的低调。

大家都知道艾德加·斯诺,在延安时期采访红军时写了一部书,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出版。这本书对于宣传红军,扩大红军的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又以《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出版更是广为流传。

孙毅将军认真的看了这本书,也看了书上面的一些照片,看了照片下面的人名后,他笑了笑没有说什么,就默默的把书收藏了起来。

  • 10年,30年过去了,斯诺这本书被世界好多国家翻译,总发行量达到上百万影响特别大。但是斯诺做梦也想不到,由于他当年的不慎,把照片上的孙毅当成邓华了,孙毅的照片署上了邓华的名字,张冠李戴四十多年,无人提起。

这是在42年后的某一天,孙毅的小外孙在翻箱倒柜时看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便随手翻了起来,由于好奇,他就看那个照片合影。看到一个留着小胡子手拄拐杖的人。他仔细看来看去,突然大喊妈妈快看,这不是我姥爷吗?

孙毅的小外孙把这本书拿给妈妈看。孙毅的女儿仔细看了照片儿觉是自己的父亲,下面署名却不是,后来他找到了三联书店,三联书店为了搞清真相,带着书找聂荣臻元帅看了照片,聂帅肯定的说:"是,这是胡子,这是孙胡子"。

出现这个错误,是误把孙毅认为邓华了,直到三联书店再一次重新印刷,才帮已作古多年的斯诺,.更正了失误42年的照片说明。

这事被传出后,记者采访孙毅说,为什么你不对照片提出更正呢?

孙将军淡淡的一笑说:"我老汉是幸存者,是后死者哪能和死去的先烈去争呢?何必去计较呢"?

1952年11月,孙毅被调任为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是比他小十来岁,原来又比他职务低的杨成武。别人担心这样不好工作,而孙毅却完全不在乎,最后两个人处的特别和谐。

还有1963年3月,总参部进行机构调整,由原来的军训部改为多个部,这样就有多达六个副部长。在六个副部当中,孙毅是排在最后一位。组织上问他有什么要求吗?孙毅笑着说:"我个人能力有限,给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

孙毅将军一生从不计较职位高低,更不争名邀功,老将军一生对官衔、名利看的非常淡泊,而且幽默风趣、从容大度。

到2003年去逝,成为为数不多的"百岁将军”。

他是毛主席钦定的第一大将,低调的他却被哨兵拦在了门外。

粟裕将军战功显赫,曾经“两让司令一让衔”,最终被评为共和国第一大将,但是粟裕将军却非常低调。

一次粟裕将军找地方部队的领导商量作战任务,担心电话里说不清楚,于是亲自跑一趟。由于没有穿军装,加上衣服还有点破,被站岗执勤的哨兵拦在了门外。地方部队的领导亲自出门迎接粟裕进去,并批评哨兵,粟裕却夸奖哨兵忠于职守。

晚年的粟裕更是和一般的老头没什么区别,一次他的夫人楚青因病住在了北京的301医院,穿着非常朴素的粟裕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妻子,结果被忽视拦在了外面,说是没有到看望病人的时间,于是粟裕就在外面等到时间到了为止。没过多久,从外面进来了一辆轿车,车上下来一位领导,和医院简单地说了几句就被允许进去看望病人了。后来才知道,这位领导使用了特权,但是他的职务和级别根本不能和粟裕将军相比。粟裕将军还是等到时间到了,才进去看望生病的妻子。

抗战时期,一连国军调防到陪都重庆近郊。刚驻扎下来,连长便向驻地附近百姓索要米、面、肉、酒等生活物资,百姓拒交,连长大怒,将保长传唤至连部。面相憨厚、衣着朴素的保长对连长声称军队的物资供应是由军方军需部门负责,当地百姓生活艰难,无力负担。

连长闻言,上下打量一番这个魁梧大汉,无不揶揄地说:“哟,看来你很熟悉军队这一套嘛,当过兵?”

“当过。”保长回答不卑不亢。

“当过班长?”

“当过。”

“排长呢?”

“也当过。”

“没当过连长吧?”

“不瞒您说,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都当过。”

翘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的上尉连长一个激灵“啪”地站起来,说话都开始结巴了:“你……你……你还当过什么官?现在是……”

“我还当过几天司令官,现在是军委员会副委员长!”

我的神哟,小脚丫踢到钢板上了!小连长这时也反应过来,惊恐之余立马挺胸收腹,“唰”地一个军礼:“冯长官好!”

这个保长原来是冯玉祥将军,他此时军权旁落,只在军委会担任一个副委长的闲职,百无聊赖之际,便兼任了居住地的保长,为老百姓出头办些实事。

他够低调的吧?

这是十多年前听重庆一哥子摆的龙门阵。

在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里,在毛泽东思想的教导与指引下,一心为公,低调做人的将军比比皆是。

今天方城就来讲一个一心为公,低调做人的将军故事。

他曾经被毛主席赞誉为“陕南王”,开国上将韩先楚、刘震见了他,都亲切的称他为“老班长”。

他就是开国中将陈先瑞。

陈先瑞(1914年——1996年),安微省金寨县人。放牛娃出身,15岁参加红军,17岁入党。

1932年,陈先瑞任红二十五军手枪队班长时,韩先楚和刘震在他班里当战士。

喜欢红四方面军军史的,经常会看到手枪队这个在四方面军中经常出现的专门用语,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

手枪队,系红四方面军的独创,从方面军到军、师、团级,都设有人数不等的手枪队。他们都是从红军战斗骨干中优中选优,身兼侦察、保卫、筹款等特殊职责,是红军时期的特种部队。

当年成仿吾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到中央根据地瑞金参加苏维埃会议,就是由陈先瑞带着韩先楚、刘震等人,化妆成仆人掩护成仿吾上的火车。

而韩先楚、刘震之所以能和陈先瑞一个班,是因为他们在原来的部队中表现优异,被选拔调入手枪队的,这才有了后来军史上“将军班”的佳话。

(左起刘震、韩先楚、陈先瑞)

红二十五军从鄂豫皖长征时,陈先瑞已是团治处主任。

在长征到鄂豫陕边界时,陈先瑞率一个连和200多位伤病员留了下来,创建鄂豫陕游击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

与红二十五军失去联系,孤悬敌后的陈先瑞,不畏艰险,转战二十多个县,硬是在敌后打出了一片天地,部队也从最初的400多人发展到2000多人,并成立了以他为师长的红七十四师。

西安事变后,党中央派专人到陕南联系在此地战斗的陈先瑞,与主力红军失去联系一年多的陈先瑞,终于北上与老部队会合。

红军三原整编后,陈先瑞任一一五师留守处主任,负责率部掩护八路军至前线的后方补济、交通等工作。

同年10月,陈先瑞任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四团团长。在此期间,陈先瑞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主席对他坚持陕南的功迹赞不绝口,称他为红军的“陕南王”。不久,陈先瑞率部进入山西与日寇作战。

1941年初,陈先瑞任警一旅副旅长,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

1944年4月,日寇大举进攻河南,陈先瑞任豫西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率部挺进敌后,创建了豫中根据地,任豫中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抗战胜利后,陈先瑞任中原军区第十六旅政委。中原突围中,他率部掩护主力突围后又一次进入陕南,任鄂豫陕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1947年7月,陈先瑞任中原军区三十八军副军长,率2个师配合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拉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全国胜利后,陈先瑞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抗美援朝爆发后,他任十九兵团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入朝作战。此时他当年一个班的战友韩先楚,已是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十九兵团司令员。

而另一位老战友刘震,此时由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兼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指挥空军与美国空军大战米格走廊,以实际行动,掩护、支援着在陆地指挥作战的两位老战友。

战友们相逢在朝鲜战场,心情自然十分激动。激动之余,陈先瑞丝毫没有因为彼此职务上的差异而影响情绪。他以自己卓越的政治工作能力,积极配合韩司令员的各项工作,因功勋卓著,他被授予朝鲜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55年2月,陈先瑞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同年10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七十年代末期,陈先瑞由成都军区第二政治委员任上,调任兰州军区顾问,与他当年的老战友,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韩先楚又再度重逢。

机缘巧合的是,刘震上将此时从东北也来到了大西北,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三位老战友又一次相聚,共同为祖国镇守着西北大地。

1996年1月10日,陈先瑞将军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根据将军的生前遗嘱,他的骨灰撒在了他生前四次进入,转战、保卫、建设的陕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