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种”之“种读什么”

  1. “文种”之“种读什么”
  2. 请问“种”在姓氏中的读音是什么
  3. 种是个姓吗

“文种”之“种读什么”

  文种的种字和‘仲’字相同,读音(zhòng)。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国,建立越国的霸主地位。  种有三种读音,姓种(Chóng),种(Zhǒng)子, 种(zhòng)菜种(zhòng);这里和仲相同,读音也相同(zhòng)。

请问“种”在姓氏中的读音是什么

种字在作为姓氏的时候读作chóng种姓并非是一个大姓氏,主要是种姓自“仲”(zhong)姓一脉避仇而改主要分布山东济宁,枣庄,聊城。陕西,山西,河北,安徽,河南,江苏等均有分布。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也有,比如宋朝的种师道,种师中之类的

“文种”之“种读什么” - 汇30资讯

“都”在姓氏中的读音是[dū]。

“都”有两个读音:

[dōu]:

1.全,完全: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

2.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都不动。

3.[dū]:

1.大都市: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2.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3.美好:“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4.总:都为一集。

5.居:“都卿相之位”。

6.古代称头目、首领。

7.姓。

8.出处:

1.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说文》

2.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注

3.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4.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5.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柳宗元《封建论》

6.国都曰都,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释名》

7.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

8.秋九月,权迁都建业。——《三国志·吴主传》

9.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

10.造句:他说的所谓事实,全都是凭空臆造或经过歪曲的。

种是个姓吗

是的

种 为仲氏所改,周代仲山甫的后人,为避仇改为种氏。郡望: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一带)。 讲习终南,名贤却聘   制置河北,宿将善谋 上联说北宋洛阳人种放,字名逸,沉默寡言而好学,七岁能写文章。父亲让他考进士,他推辞说:"学业未成,不可轻举妄动。"父亲死后,他奉养着母亲隐居到终南山,以讲习为业,达三十年。咸平年间,被朝廷征召,历官给事中、工部侍郎;真宗时,任左司谏,他辞别朝廷,又回到山中。下联说北宋末种师道,字彝叔,种放哥哥的曾孙,官至京畿河北制置使,知兵而有谋略,靖康年间,金兵南下,他进宫献计,但朝中因他年龄大(当时人称"老种")不能尽用他的计谋。京城陷落后,徽宗拍着胸口说:"都是因为没听种师道的话,才到了这个地步啊!"

种是姓氏

“种”作为姓氏念Chóng。

种(Chóng)姓出自仲姓,为周代仲山甫之后,为避仇所改。

种姓本为仲氏,以次为氏。仲为排行第二。周代王室重臣仲山甫(一作仲山父)的后人,为避仇改为种氏。种氏家祠地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种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