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懒惰厌学家长怎么办

  1. 高中生在学习上懒,没有动力,怎么帮助孩子

高中生在学习上懒,没有动力,怎么帮助孩子

题主你好,高中生在学习上“懒”,缺乏动力。很多孩子上了高中之后,家长发现孩子变了,却不知道怎么变的。这是很多家长困惑和无助的事情。

当孩子进入高中,孩子已经成年,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长发现孩子“管不了”了,很多家长出现爱莫能助的现象。

我们首先对高中生心理进行一个初步解析:

①中学生生理初步成熟,心理也会随着心理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理解和尊重。
②高中生在认知上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认知体系,但是这套认知体系可能是不健全的。
③高中生的记忆和思维水平达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要对孩子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孩子已经不是以前跟在你后边一直喊妈妈的“跟屁虫”。他已经长大,对于这样“生理上长大,但是心理还欠缺”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作为老师,我给你几条建议希望你孩子出现你所表述的现象有所帮助!

孩子懒惰厌学家长怎么办 - 汇30资讯

建议一:帮孩子找回学会动机,找到学习的初心。

什么是学习动机?简单的讲,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孩子努力学习,并且维持学习活动的驱动力。

(一)家长“追本溯源”,让孩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很迷惑,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问学生,学生不理家长,嫌家长烦。问老师,老师已经跟学生谈话好多次了,但是不见成效。究其原因,学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

学习的动机主要分为两种:外部的和内部的。

例:
外部的学习动机:学生为了得到某种奖励;学生为了避免老师的处罚;学生为了让家长高兴取悦他人。
内部的学习动机:我对这个科目特别喜欢,我要好好的学习下去;我学习的时候有一种成就感;我想知道这种现象的原因。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到了逐渐成熟的阶段,能让学生学习根本动力还是内部的动机。

家长不能再用以前的一些老办法老“诱惑”孩子了。比如你考好了,我给你买个什么东西。你以后要考上大学,家里人的脸上多有光。

这些说辞,很大程度上孩子不仅不会听反而会反感。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思考学习为了什么?让他主动的去思考学习的意义。而不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最近疫情期间,多少孩子想学医,想成为钟南山院士那样的人。给孩子加油打气,告诉他,你想成为你心中的偶像那样的人,你就要努力。现在我们有一些科目虽然有些偏差,但是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去补上来而不是现在苦苦等待甚至是放弃。

(二)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自我的提高和成长

教育学家奥苏泊尔认为成就动机分为三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的本质就是好奇,那是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我想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我要让自己变强,我需要学习;附属内驱力,我学习,家长老师就高兴。

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自我提高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占比最大。家长要学会运用这种学习的动机。

很多家长跟我反映,孩子也不笨啊。电脑和手机也没人教啊,他玩的那么好,为什么学习那么差?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因为孩子的需要。他如果学习上不能得到成就感的时候,他就会找寻其他的可以成长和认可方式。这就是附属内驱力的结果,他想要得到社会和同龄人的认可。

这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需要的。促进他生长出自己的学习的动力。让他知道学习会让他自我提高和成长。

例如:我接触的一个同学,他从小得了乙肝,他想知道自己的病到底有没有根治的可能,他想要学,他必须学。他最终考入了北京大学研究乙肝的相关机理。

家长要知道学生想要的,如果孩子喜欢写作,你就告诉他去大学你会认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如果孩子喜欢机械,带他去了解一些大学参观一下,让他有想要去某个地方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想要学习如何做游戏,让他了解游戏是怎么做的。有动力才会努力,家长引导很重要!

小结:家长帮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使命感,让孩子有主动提高的动力,从自身出发,想学习会学习。

建议二:提高学习动力不是“打鸡血”,要把学习的动机与学习效率及自我效能感联系起来。

(一)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的利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越高越好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有句古话:物极必反!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通过研究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如下图所示:
动机强度和效率的水平呈一条倒U型曲线。当合适的学习动机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所以对于孩子比较擅长的科目、一般科目、瘸腿科目对孩子的引导要不同,对于擅长科目,孩子学习欲望学习动机强度较高的时候效率越高;瘸腿科目,先维持一个较低的动机水平,随着科目逐渐有瘸腿变为一般科目,增加学习动机强度。

那么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就是,“强者恒强,弱者慢补”的策略。

(二)增强孩子自我效能感增强孩子成就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通俗来说就是孩子在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的主观猜测,猜测这件事情能完成还是不能完成。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很多同学开始学会放弃。一些反鸡汤言论在同学口中盛行。例如:你不努力一下,你怎么知道你不能成功,但是不努力真的好舒服。丑小鸭永远不会变成白天鹅,它只能变成丑大鸭。学习有什么用,xxx不是初中没毕业现在就在当老板吗。诸如此类的一些话。

学生之所以会说这些话的原因,主要是自我效能感低,认为一件有难度的事情,自己没办法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完成。

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①让他看到身边成功的案例。用替代性的经验告诉孩子他可以。

②适当的劝说。用言语刺激让孩子认为他可以,他能做到。

③多积极正面情绪,少消极情绪。让孩子看一些励志影片从中唤醒自己的斗志。

小结: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通过学习动机达到预定目标,多鼓励,多积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可以成功。

建议三:让学生对自己结果正确的归因,不要找一些无关借口。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有一套成败归因理论,我们看一下,具体如下图所示: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知道,唯一我们可控的是什么?努力程度!!!!其他因素都为不可控因素。学生在进行自我成败归因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多关注内部、稳定、可控的因素。

比如:孩子考完试,对孩子说,你这次考试你数学能力跟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肯定和你努力有很大的关系,虽然题目难一些,但是都难。这次发挥的挺好。你看xxx平常不注意休息,乱吃垃圾食品,造成拉肚子,肯定对考试有一定的影响。

小结:家长要主动帮孩子正确的归因。而不是让他帮自己发挥不好的问题错误归因。如果错误的归因可能会导致学生过于关注外界因素,而忽略内部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中生缺乏动力,家长要了解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通过正确的自我观念,获得成就感效能感。让孩子正确的成败归因。

最后送家长们一句话共勉: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第斯多惠

以上!

我是科学魏老师,个人观点,欢迎交流点赞评论!

高中的孩子心智已经开始成熟,他们有了对学习和生活独特的见解,部分孩子甚至已经对未来的人生有了憧憬和规划。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已然不能强硬地要求孩子按照家长的规划去生活,这种压迫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越来越脱离家长预设好的轨道。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个阶段非常厌恶学习,其根本原因是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强烈的贪玩欲望。后来是因为妈妈引导我对计算机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学习理科,开始向着有喜爱事物存在的未来出发。

所以想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就必须有让孩子有一个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的目标。可以是未来的职业也可以是一个兴趣。不管引导他哪种都切忌急功近利,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理解和尊重,好好和孩子聊聊,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他的问题,相信很多问题可以得以化解!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高中生在学习上懒,没有动力,怎么帮助孩子?这个问题,我觉得您的孩子应该是学习没有计划性

首先如果是按照老生常谈的告诉孩子学习才有未来,未来找到好工作这种话,相信孩子都听不下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

孩子如果有竞争意识了,那么日后的学习方面的主动性会好很多,可以先给孩子树立一个“敌人”,给孩子适当的奖励如果他超过那个目标,那么如果孩子不是特别抵触学习的话,这个方法应该会让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大有提升,这也就是所说的动力。

第二是提高孩子学习的计划性,孩子有了动力后如果不制定学习计划,那么他的动力早晚有一天会被时间磨平,没有充足的学习效率的学习是难以长久的,可以按照孩子的自身条件建立一个学习计划,每天监督孩子严格执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一定会让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一个档次。

如果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计划性都上去了后,那么就可以继续引导孩子破除以前的坏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了,基本上这两个办法对大多数的孩子是有效的。

我家孩子今年高二,学习动力也不足。主要表现在,吃不了苦,作业做到哪算哪,单词、课文背哪算哪,不会硬性规定自己必须完成任务。爱磨蹭,时间在起床、如厕、洗澡中大把大把地溜走,还要偷偷地过个游戏瘾。

冬奥会谷爱凌说,百分之九十九靠努力。我家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不努力,有时上课听不懂,题目不会做,加之学习没动力,成绩当然的不好。

高考考了697分的“北大秋雨”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他说,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不在于上课听不懂,题不会做,而在于对学习没有动力。其实很多“大神”、“学霸”并没有智商很高、天赋很高,只是他们的学习动力都很足,总能对学习保持足够的热情,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很多高中生每天做作业复习到11点,甚至是1点才睡,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这样的生活要坚持几百天,靠的是一股劲儿!

希望这些动力不足的孩子,能早日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心之所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