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名顺口溜

  1. 武汉地名顺口溜
  2. 如何看待武汉的城市建设
  3. 武汉能否像其他城市一样把大学整合到一起,弄个大学城
  4. 武汉汉街,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

武汉地名顺口溜

江滩的美女,六渡桥的汉,六角亭的傻子满街转。

永清街的花,古田的草,金桥大道的光棍遍地跑。武昌的淑女,汉阳的狼,汉口的男人是流氓。磨山的风,水果湖的浪,硚口人打架一块上。

花楼街的鸡,五月花的床。建设大道白领排成行。沌口的汽车,城中村的范。新天地克装逼吃晚饭。

如何看待武汉的城市建设

武汉的城市建设这些年可以说用突飞猛进来形容,高楼大厦林立,过去说的商业中心在汉口,所谓汉口CBD应该已经落伍了,很多年没有去汉阳,最近一次去汉阳吓我一跳,展览中心,大型楼盘林立。而武昌的道路修建是最近几年武汉人心中的痛,几乎日日堵,时时堵,答主今年有一次开车到武汉办事,夜里10点从汉口回黄石在中南都堵了快一小时,所以最近几年几乎都是坐公共交通工具来武汉,因为武汉因为修路等建设实在是太堵了,我敢说拥堵程度超过北京上海,所以还是坐地铁比较方便,希望武汉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基础设置建设,补上过去改革开放30年发展相对滞后的功课,未来几年交通建设逐渐完工后,城市不要那么拥堵,武汉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武汉的市民也更加多元,引来了不少包括省内黄石在内的移民,武汉的留智计划想继实行,大量武汉毕业生留在了武汉,所以武汉和中国其他大都市一样都适合外地人定居,武汉人爽朗大方,一定也会让外地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武汉的美食更可以让外地人一饱口福。

武汉地名顺口溜 - 汇30资讯

我来武汉工作生活了40年,对武汉的变化还是比较了解的,很多外地人印象中武汉脏乱差、素质差、排外、大雨积水、天热等缺点,这些问题以前确实较严重,但近几年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由于以前规划较差,老建筑物品质较差,虽然现在高楼大厦较多,但较分散,没有特别的亮点,加上管理不严格,整个城市格调上不去。不过近十年城市发展很快,一是交通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堵点主要集中在地铁建设的路段,二是外来人口占比增加很多,加上高素质年青人占比较大,整体素质在提高,但武汉人说话声音大,感觉相吵架,并不是素质低的表现。三是这些年武汉发展实体经济、新民营经济和高科技产业,成效显著,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和较高质量发展。四是经过几年绿色协调发展示范建设,亮点区块变多,景点变多,旅游排名提高了很多,成为旅游重点城市。五是现主政者思路清晰,勇于创新,对标先进城市,增强竞争意识,高标准规划,加大政策力度,改善政府工作作风,很抓落实,在城市建设、人才引进、招商引资、改革转型等方面成效显著,加上科教优势、区位优势、交通物流优势和自身的底蕴,相信武汉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和成效显现期,保持在快速发展城市的第一方阵。

出来,到外地走了一圏,有比较才有切身感受,武汉的城市建设真心不错!就拿公共交通中的地铁来说吧,武汉现在已经开通8条地铁线路,基本形成地铁运营网络,都能直达机场、三大火车站、主要汽车客运站,特别是天河机场已经构建起飞机、动车、长途大巴、地铁、公交、的士六位一体的交通中心,这种格局在全国城市中都为数不多。地铁同站台换乘、地铁站与公交站无缝换乘,这也是武汉地铁的一大特色。还有就是地铁站的文化艺术元素的呈现,如汉正街站、黄埔路站、王家河站等等,都让人在乘坐地铁时得到美的享受。全国目前最大地铁站的徐东站商业街值得一逛。

我到武汉三十年了,估计这辈子也不会离开武汉了,是真心希望武汉好!不过,我个人觉得武汉做的最差的,就是城市建设。第一、缺乏总体规划,或者说,城市规划做的很烂。武汉山多湖多,且有长江汉水穿城而过,得天独厚啊!是极佳的山水园林城市。可是相信在武汉的人和到武汉的人,至少目前,很难有这样的感觉。资源太丰厚了,所以肆意挥霍而不自觉。第二、城市建设缺乏细节,或者说细节做得很差。武汉的许多地方,也许过去了十多年,你会仍然感觉它还在建设,或者说建了又拆,拆了再建,永远不能完工。即使完工了,你仍然可以发现,或者有些垃圾未清理,或者有些绿化未做好,或者有些边边角角、坑坑洼洼依旧不改。第三、城市建设的局部缺乏整体性。也就是说无论截取武汉的哪一个断面,你居然会发现很难找到一个完整而具有美感的区域。也许有亮点,但想看到亮片,很难!第四、照直说,城市建设的审美观简直烂到突破天际。尤其是城市的建筑物,可令你叹息再三!

近十年一直很努力,这两年逐渐看出模样,市民也逐渐尝到甜头,对市政建设的包容度越来越高。

除了城建,武汉的园林绿化,彩化也花了很多心思,现在很多地方四季长绿,四季见花。媒体上也越来越多到武汉来看花的新闻。武汉四季分别,是种花观花的好地方。

加油,大武汉!

武汉能否像其他城市一样把大学整合到一起,弄个大学城

武汉搞这个没意义,上面说得好,武昌本身就是个大学城,你看看武汉二环往后,哪个楼盘方圆三公里没有大学?现在所谓的人文气息,大学校园,在武昌根本不值得卖点。我家旁边,翻个小区院墙就是一所职业学院,操场都被居民和小孩子占了,哈哈哈。

该说的不该说的楼上都有了。城市整合和区域小范围整合不一样,武汉大学生人数全国最多,一时半会儿难以整合,其实暂时不需要整合,至少五年内,因为武汉已经是一个大范围的“大学城”了

作为一个在武汉读了四年大学,同时又在广州待了五年多年的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武汉实行大学城的设想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像广州等地一样实行圈地运动划分大学城,原因有这些:

1.武汉原有的大学分布,主要在武昌。其中武大华师挨着,华科地大挨着,武汉理工,中南财经,华中农大几个学校分开,所以这几个著名的211学校几乎是报团了,再组建大学城,这几个学校估计都没有动力。

2.武汉其他的大学,也没有这个实力和意愿再另外组团形成大学城。首先是没有足够实力,另外建大学需要划批新的空地来,或者征收新的地盘,这个成本太高,除非武汉市政府来牵头。所以其他大学也不愿意来搞大学城。

3.大学城的组建有利有弊。像广州的大学城形成时间,几乎是依靠亚运会之前,也就是2010年前后形成,主要集结了中大,华师,华南理工,广工,广外,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有985.211,也有普通高校,所以这个情况跟武汉大不一样,这些学校有这个动力集合在广州大学城。

4.武汉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地理划分决定,武汉大学城只能建立在新开发的郊区,而这些地方都是交通不太方便,不利于学生和老师出行。这也导致招生,宣传的困难。而广州大学城建立在番禺区,而且有地铁,有环线,交通相对比较方便。

综上,武汉自身高校分布,地理位置,交通设施以及时机都没法来组建新的大学城。

大家好,欢迎关注头条号:牛仔交通旅游。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武汉的人,我想说的是武汉早就已经把很多大学整合到了一起,弄成了大学城,从一些学校的新校区的建设来看就是如此,目前,武汉主要有这样几个新兴的大学城,他们的历史不过10多年:

1.黄家湖大学城,位于洪山区青菱街,在白沙洲大道三环到四环之间,有武汉工商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和武汉交通学院4所高校,都是新校区,建设中的地铁5号线终点站就在这里,现阶段,这边有539,34路等公交车始发以及多路过路公交车。

2.藏龙岛大学城,位于武汉江夏区藏龙岛开发区,距离光谷广场约10公里,这里有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原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武汉传媒学院,武汉软件学院以及湖北商贸学院等高校,大多也都是新校区,现阶段,这边有718,732,755,758路等公交车,但终点站基本都只到达光谷广场。

3.大花岭大学城,位于江夏区大花岭街,这边有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汉口学院,东湖学院,武汉长江工程职业学院以及武汉学院等高校,建设中的地铁7号线在这边设站,现阶段,这里有901,905,908等公交车经过。
所以说,现阶段,武汉早就将一些大学的新校区整合成了大学城,大学城的兴起,也带动了周边的发展。

别,又不是集中营,中国的高校难道是为了培养制式人才存在的么?每个学校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个性,难道不好么?华工的学术氛围,武大的人文气息,难道都弄成集中营的傻缺才好么……一天到晚瞎整合,有病,好多有特色的学校和专业,已经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什么时候中国的高校才能从盲目整合中找到自己的路啊……

武汉汉街,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

楚河汉街刚开街时我去过,恰逢情人节,可能是刚开街的缘故,又逢年青人的节日,汉街上热闹的很,摩肩擦背的人非常多,游船也开放了,好像是沿着楚河转了一圈,並没有开到东湖里面去,汉街上商铺很多,各种小吃应有尽有,买东西还要排队,好几年过去了汉街还是那样车水马龙吗,再去楚河已今非昔比,的确十分冷清,不似以前那么热闹,首先汉河里边的水不是活水,从沙湖到东湖的水面没有落差,承现的不是一汪清水,开放楚河汉街时定位不准,旅游,商铺,文化,小吃街没有深度发展下去,宣传楚文化汉文化的初衷没有落到实处,没有起到吸引国内外旅游者注意的眼球,旅游者都是沿着汉街擦边而过,如果把汉街定位为大商圈,以目前门可罗雀的情况,吸引不到大量人流涌进楚河汉街购物,把武汉市的经济带起来,不过武汉市的楚河汉街还是相当有名气的,万达公司王健林耗资600亿打造起来的武汉名片,投资已经收回了成本,如果再深度开发肯定会带来春意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