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什么传递信息方式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什么传递信息方式

信息传递工具是:车马,信件。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形容消息不灵通含蓄的词语

1.避人耳目:指避免走漏消息。

2.避人眼目:指避免走漏消息。同“避人耳目”。

3.不相闻问: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4.称锤落井:称:通“秤”,衡器;称锤:秤砣。比喻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5.秤锤落井:秤锤掉进井里。比喻不见踪影,不知消息。

6.道路传闻:在道路上传播听到的消息。指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消息。

7.道路之言:指社会上辗转传告,不一定可靠的消息。

8.风是雨水:听到一点消息的比喻不是真实的。

9.呼应不灵:指消息不能正常传递,指挥不能正常进行。

10.借听于聋:借;借助。借助于耳聋的人打探消息。比喻找错了求教的对象。

11.渺无音信:指毫无消息。亦作“渺无音讯”。

12.渺无音讯:指毫无消息。明日黄花: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3.石沉海底: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14.乡书难寄:乡书:家书。家书很难寄回家中。比喻与家乡消息隔绝。

15.小道消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16.寻消问息: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17.杳不可得:没有一点消息。

18.杳无信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19.杳无音尘:杳:不见踪影。没有一点消息。

20.杳无音信: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21.杳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见“杳无音信”。

22.音问两绝: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23.音问杳然:不通书信与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