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按职称涨工资合理么

教师按职称涨工资合理么?

关于类似的文章,看过的不计其数,每当提起这样的问题,底面的评论就像开了锅。取消职称的呼声很高!可见以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职称评定“气数已尽″!它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起了反作用!

教师按职称涨工资合理么 - 汇30资讯


什么是工资?工资是付出劳动的合法报酬,它与人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直接挂钩。可“现实”狠狠抽了一巴掌“理想"的脸。如果做一下问卷测试,除了己晋级的教师外其他人会100%反对!何也?

矛盾之一,名额所限,尤其高级

晋了高级相差千元,这让中老年教师眼看着高不可攀的高级,只能干咽唾沫,就像吃多了盐“杀″得心疼,这己不再是什么激励了,而是伤害。悔年轻时取得的证书己失效,悔自己没能做领导,悔自己不会八面灵龙。

矛盾之二,高级教师己离开高级岗位

高级工资与高级岗位相对应,不然何来的职称工资差距。可现实是,冲锋在火线最前沿的却是非高级教师,当然,一级教师相对好些,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有人说:“他们年龄大了,该退居二线了,你老了也会这样。″这话似乎有些道理,哈,退二线可以啊,请交回你的职称工资,国家教龄补贴己经体现了。

矛盾之三,评选条件公式化

翻开各地评选办法,虽略有区别,但大同小异,那些扎眼的教学能手、优质课、公开课、实验课题、优师、优教工作者、论文论著等等评选硬件让人眼花暸乱,仅硬的不行,还得拼讲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请问老教师还能硬得起来吗?一些“能力稍差”的青年教师还能硬得起来吗?

矛盾之四,条件很丰满,结果很伤感

大山我也做过评委,也被人评过。晋级操作过程还算公平,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猫腻。可评选的结果却非常的离奇,晋级的几乎都是学校领导。一到晋级他们的硬件莫名其妙的冒出来。是不是上帝给我们开的玩笑,哈。

这么多矛盾怎么办?

两字一一取消!

那取消以后怎么样来激励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呢?多余的工资怎么办?

好办,两字一一分了!

平均分吗?不行!

一少部分拿出来增加教龄补贴,为的是鼓励教师终身从教。一大部分用于教学实绩奖励,考试成绩突出者要奖,工作量大的要奖,教学能手要奖,优师要奖。。。。。。为的是鼓励青年才俊。

如此一弄,天下太平!你该干嘛的干嘛去。

我认为是不合理的,职称制度本身就有它的问题。

一项制度的优劣,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而不是看它的初衷。事实证明,有太多所谓“初衷很好”的设计,在现实层面制造了巨大的灾难(当然我说的不是职称制度,因为它还没有达到制造灾难的程度)。既然如此,我们用什么来证明它的“初衷是好的”呢?

也许,职称制度的初衷是激励良性竞争,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同时也构成了对于优秀教师的一种奖励。但我们看到,由于职称评价体系的种种不合理因素的存在,职称制度也许并未达到上述目标。

首先,职称制度过分重科研而轻教学,尽管有些学校的职称评审条件中有对于教学的具体要求,甚至有些高校推出了“教学为主”型的高级职称,但对于教学水平的评定,最终还是演变成了对于量化标准的考评。例如,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等等。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是不被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重视的,因为它无法量化,也许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我在东部某省的一所高校任职,学校每年都会参加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这样一个消息:13个入围省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其负责人都是大学的校级领导。我觉得这无异于一个笑话。

我也看到,有很多不善科研但钻研教学的优秀教师,因为没有课题和论文,五十多岁了还是讲师职称,但他们讲课水平很高,也很关心学生,愿意奉献自己的资源为学生积累各项资质。

我还看到,有很多教授职称的博导、硕导,常年侵占学生的研究成果,有的甚至将学生变成自己的家臣,把各种工作、生活琐事交给学生处理,而自己坐享其成。他们的学术水平究竟如何,恐怕不能光看网上的那些介绍。

目前,职称导致的工资差异实在太大,我所在学校的校内津贴制度经过改革之后,正高级职称的津贴比副高级多三万元,对于薪水本来就不高的大学教师来说,这个数字不算少了。

为了争夺学校内部的话语权,提高自己的地位,增加自己的收入,职称评审演变为一场大战。有很多老师勤勤恳恳积累成果,因无法质疑的条件而顺利晋升,也有一些老师通过各种手段,找关系跑课题发文章,也混上了教授。

记得有位老师给新教师开讲座的时候公开强调,要想搞学术,必须在:朝廷中有人,江湖上有兄弟,手底下有团队。

这话近乎黑话了,这是搞研究吗?更像是做生意吧。

职称导致的工资差异,造成了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教授的讲课水平一定比讲师高,那么,他们凭什么享受更高的工资呢?